金华一中:探索高水平科技高中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24-08-29

Image

金华一中:百年名校的科技教育探索

作为一所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名校,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简称金华一中)在科技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从1902年建校之初就开设地理、理化、博物等课程,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出了一批如胡步蟾、黄文虎等醉心育人、潜心科研的著名学者。在“科学救国、经世致用”理念的引领下,金华一中不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成为首批科技高中试点学校。

2022年4月12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一枚小行星命名为“金华一中星”,这是对学校科技教育成就的国际认可。然而,金华一中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深化科技高中制度建设,探索高水平科技高中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金华一中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学校将高中阶段人才培养分为标准科技预备人才、创新科技预备人才和领军科技预备人才三个层次,并从知识、方法、观念三个维度建设科技素养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学校采取差异化的培养策略:

对于标准科技预备人才,学校注重夯实基础,通过开设各类学术讲座、组织参观学习、鼓励参加科学营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对于创新科技预备人才,学校以强基为目标,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创新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领军科技预备人才,学校则以竞赛为目标,通过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大学先修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领导力。

为了支撑这一人才培养体系,金华一中构建了“一轴两轨三层四类”的“锥形”课程体系。其中,“一轴”是指公共责任类课程,“两轨”是指国际轨道和国内轨道,“三层”是指标准层、创新层、领军层,“四类”是指公共责任、科学人文、生活情趣、创意技艺。这种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既保证了国家课程的实施,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金华一中采取“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学校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与高校合作,引进高校导师、企业技师等多元专家来校指导。目前,学校拥有在职奥赛全国金牌教练14人,数学和信息奥赛国际金牌教练各2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

在硬件建设方面,金华一中投入巨资打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已建成实验楼两幢,拥有物理实验教室10个、化学实验教室11个、生物实验教室6个,以及STEM教室、数字化虚拟实验室、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空间。学校还计划筹建天文馆、“五位一体”的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等,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学习环境。

然而,金华一中在科技高中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素养目标?如何处理好科技高中育人制度与高考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展望未来,金华一中将继续深化科技高中制度的孵化与创新研究,全力建设高水平科技高中,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所百年名校的科技教育探索,无疑将为我国科技高中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