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互联网灰产正在悄然侵蚀我们的网络空间。从刷单炒信到网络水军,从薅羊毛到个人信息贩卖,这些灰色产业链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严重威胁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据统计,全国目前有超过万家以“债务咨询”“法务咨询”“停息挂账”“个人债务重组”“征信修复”为名头的公司,仅2021年成立的公司就是过去10年总和的5倍以上。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背后,折射出互联网灰产的猖獗程度。
刷单炒信是互联网灰产中最常见的套路之一。商家通过虚假交易来提升商品销量和排名,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所言:“通过数据造假‘走捷径’就能迅速获利,这无疑是在鼓励数据造假,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对互联网营商环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网络水军则是另一种典型的互联网灰产。他们通过有偿发帖、删帖,在短时间内制造虚假舆论,影响公众判断。2019年6月发生的“某蔡姓明星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事件,就是网络水军制造虚假数据的典型案例。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网络舆论环境,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研究员刘金瑞指出:“网络水军如果以侵入他人信息系统作为行为手段,则可能触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从业人员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刷帖控评行为造成对他人人格的贬低、社会评价降低的,则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等。”
“薅羊毛”则是另一种常见的互联网灰产。不法分子通过注册大量虚假账号,哄抢商家的优惠券,再将优惠券通过各种手段套现,获取非法利益。2019年,拼多多平台就被“羊毛党”“薅”走上千万。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商家利益,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面对互联网灰产的猖獗,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类灰产行为的法律责任。其次,互联网平台应加强技术防范,提高对虚假账号和异常交易的识别能力。再者,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灰产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最后,作为普通网民,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灰产活动。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向互联网灰产说不,守护我们共同的网络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