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善于交际,而有些人则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然而, 交际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提升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理解人际交往的本质,并针对性地培养相关技能。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需要决定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的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的人更容易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支配需要:是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舒茨进一步将这三种基本需要与个体在表现这些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相结合,提出了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例如,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主动表示友好、期待他人情感表达等。
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商品交换。 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总是寻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交换不仅包括物质的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
平衡付出与回报:确保自己在交往中的付出与收益达到平衡,或者与对方的付出与收益比例相当。
重视非物质交换:除了物质交换,还要重视情感支持、尊重等非物质因素的交换。
灵活调整: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付出和期望,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六个提升交际能力的方法: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人际需要和行为倾向 ,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
积极倾听:在交流中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和反馈,满足对方的包容需要。
平衡权力:在交往中注意权力的平衡,既不过分支配他人,也不过分顺从。
表达情感: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同时也要关注并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
互惠互利:在交往中注重互惠,既付出也接受,保持关系的平衡。
灵活适应: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和情境,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人际关系网络。记住,交际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他人,真诚地与人交往,就一定能够成为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