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母猪眼周出现的褐色或黑色斑痕,俗称“泪斑”,是猪场中常见的现象。然而,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却是猪群健康状况恶化的危险信号。研究表明,出现泪斑的母猪往往繁殖性能较差,容易产弱猪、死胎,产后炎症较重,饮食恢复慢,奶水质量差,导致仔猪断奶重降低。如果不及时处理,泪斑问题可能会一步步吞噬养殖场的利润,甚至引发疫情爆发。
泪斑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猪舍环境控制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冬季,为了保暖而减少通风,导致粪尿发酵产生大量氨气。氨气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强刺激性气体,溶于眼表泪液中会刺激眼结膜,导致泪腺过度分泌形成泪斑。其次,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也会造成肝肾损伤,影响猪体的解毒功能。此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某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的感染,都可能导致泪斑的出现。
泪斑不仅是肝脏功能受损的外在表现,更是猪群免疫力下降的标志。当体内毒素积累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时,毒素就会从眼睛排出,形成眼屎和泪斑。这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传染病的风险。更严重的是,肝肾功能受损会直接影响怀孕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早产、流产的风险。
面对泪斑问题,养殖户应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通风,及时清理粪便,降低氨气和粉尘浓度。
严把饲料质量关:定期清理喂料系统,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可以使用高效的脱霉剂,如克霉太保,分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减少抗生素使用:尽量采用中药保健,降低对猪体肝肾的损伤。
增强猪群免疫力:通过科学的营养配方和适当的免疫调节剂,提升猪群整体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与治疗:对于已经出现泪斑的猪只,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母猪泪斑问题的实质,反映了现代养猪业面临的挑战。它不仅仅是单一的眼部症状,更是猪群整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养殖户应该将其视为重要的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只有重视猪群的整体健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效益,确保猪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