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全世界最后一只袋狼究竟是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24-09-18

曾经栖息于大洋洲的袋狼,是现代灭绝动物中最为著名的物种之一。

这一切大概缘于它的灭绝发生在摄影技术的早期阶段,留存下了时代特征鲜明的影像记录。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0年,画中的男子被认为是射杀了最后一只野生袋狼(画面左侧)。

按照普遍的说法, 人类熟知的最后一只袋狼名叫本杰明,当时在塔斯马尼亚霍巴特市的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展出,

于1936年9月7日晚因被关在户外而冻死。

它留下了一段长约45秒的黑白影像,里面可以看到一只袋狼在狭小的笼子内不安地踱步,看似打哈欠,实则是在发出警告信号,以及躺下后又站起的多个片段。

这段影片常常在各类场合展播,被视为这一即将消逝物种的最后回声。

然而,实际上影片中的这只袋狼并不叫本杰明,且它也并非最后一只已知的袋狼。

被广泛认为是最后一只袋狼的所谓“本杰明”正在张嘴打哈欠,照片拍摄于1933年,来源于贝尤马里斯动物园。

根据史料,本杰明这个名字的出现追溯至1968年。

在那一年,
一个名为弗兰克·达比的人接受了采访,

声称自己曾在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工作,是最后一只袋狼的饲养员,并称他为这只袋狼命名为本杰明, 还叙述了许多关于饲养的故事。

这个名字用以报道后迅速传播。

但研究者未能找到任何能够支撑这一说法的档案记录,且其他工作人员表示并不记得有达比这个人。

鉴于其所述故事中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一般认为其为虚构之人。

而我们所熟知的这组影像来自1933年。

博物学家大卫·弗利埃在这一年前往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并拍摄下了一批袋狼的照片及影片。

根据记录,弗利埃在架设器材时,这只袋狼曾发出两次张嘴的“警告”式哈欠,当它发现弗利埃没有反应时,便偷偷窜到其身后,狠狠咬了他一口。

其后,饲养员不得不用一根栅栏柱来挡住它的攻击。

弗利埃记录的这只袋狼被称作成年公狼。

但在照片中,这只袋狼似乎并没有阴囊,因此性别问题长期存在争议。

2011年的一项研究仔细分析了那段影片,在18秒处发现了阴囊。

研究认为,当时袋狼因笼中有入侵者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通常这种情况会导致阴囊收缩,因此不易被观测到。

不过,虽然其性别已确定,但更为根本的身份却被新研究推翻。

最近,塔斯马尼亚博物馆的研究者宣布,他们找到了最后一只袋狼的遗骸。

这只最后的袋狼是一只老年雌性,

它于1936年5月被贝尤马里斯动物园购入,实际上在当年9月7日夜里去世的正是它。

这只袋狼的到来晚于那组影像的拍摄时间,换句话说, 影片中并不是最后的袋狼,而是倒数第二只袋狼。

有关购入这只真正“末裔”的过程并没有太多记载。

动物园在当时也并未大肆宣传。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捕杀袋狼已被视为违法,猎人对于被追究心存畏惧。

次年11月,因经济衰退访客稀少,动物园闭门歇业。

这只袋狼的遗骸并未在动物园的藏品记录中出现,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其已经消失。

后来才得知,它的遗体被捐至塔斯马尼亚博物馆。

研究者在博物馆库房里找到它时, 乃至皮毛和骨架都相当完整,背部清晰可见类似老虎的斑纹,

仅仅头部略微掉毛——可能是当年参观者所致。

这只雌性袋狼的逝世当时未引起太大关注,因为无人预料到这将是人类所知的最后一只袋狼。

动物园签发了再捕获一只袋狼的许可证,并针对每只悬赏30英镑——这笔赏金却无人领取。

也许,在塔斯马尼亚的灌丛中依然有残存的袋狼存在,但不久后,它们就悄然无声地消失,最终无人得见。

英国动物学家、画家约翰·古尔德绘制的袋狼。

原图收录于1863年出版的《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一书。

1937年,当地的《霍巴特信使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声称知道如何寻找“有袋鬣狗”。

他坚定地认为袋狼仍然栖息在塔斯马尼亚北部,若有人有意探访,只需在晚上提着防风灯笼,前往空旷的高地即可。

他表示,塔斯马尼亚的野生动物均会被光线吸引,只要“鬣狗”看到灯光,便会自动进入20码(约18米)之内。

若真如此简单,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