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皆是开国杀功臣,为何被称为"暴君"的秦始皇,却不这么干?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秦始皇,这位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开国君主,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杀功臣的美名。这与他被后世冠以“暴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为什么秦始皇没有像其他开国皇帝那样大肆诛杀功臣呢?

首先,秦国自古就有尊重功臣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霸,都十分重视人才。秦国也不例外,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建立了以军功爵制为核心的赏罚制度。这种传统在秦始皇时期得到了延续。正如《史记》所载:“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正是依靠了这些功臣的才能和贡献。”

其次,秦朝建立在严格的法治基础上。商鞅变法将国家各项管理都融入法律,做到了有法可依。在这种制度下,功臣的待遇、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功臣触犯法律,就会依法惩处,而不需要皇帝额外的诛杀。这种法治精神为秦始皇不杀功臣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者,秦始皇本人的能力和自信也是关键因素。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秦始皇坚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这些功臣,无需通过杀戮来巩固统治。正如史料记载:“秦始皇自信心十足,他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够与这些功臣相处,也可以保证自己统治的稳定。”

最后,从秦始皇对待功臣的实际态度和措施来看,他确实做到了宽容大度。以王翦为例,这位灭掉五国的大将曾因意见不合而辞官回家。但秦始皇不仅没有记仇,反而亲自登门道歉,并答应了王翦的所有条件。这种胸襟和气度,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秦始皇不杀功臣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相比之下,刘邦、朱元璋等开国皇帝的大肆杀戮,反而显得格局狭小。正如一位史学家所言:“秦始皇的这种做法,展现了他作为开国君主的远见和胸怀,也为秦朝的稳定统治奠定了基础。”

然而,秦始皇并非完美无缺。他晚年对赵高的纵容,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对待功臣问题上的明智之举。秦始皇不杀功臣的做法,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抹亮色,值得后世君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