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大变天!统编版教材总主编告诉你,语文的教与学都要创新了

发布时间:2024-08-29

Image

2024年秋季,全国中小学将迎来语文教材的“大变天”。教育部相关人士在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宣布,新修订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将于今年秋季全面投入使用。这一消息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研讨会上就新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发表了重要看法。他指出,新教材的“新”并非颠覆性的革命,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守正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新教材采用了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初中教材每个单元都包含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同时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这种设计旨在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新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建了语文知识体系。温儒敏教授强调,新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例如,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再次,新教材在阅读教学方面实施“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区分不同课型。初中教材将“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大了两种课型的区分度。这种做法旨在改变以往课型不分、教学方式单一的状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面对新教材带来的变化,温儒敏教授建议教师要减轻压力,立足学情,逐步调整教学方法。他特别强调,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同时,他呼吁教师要成为“读书种子”,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新教材的使用无疑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它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同时,它也将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品味。

然而,新教材的使用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阅读量?如何平衡精读和泛读?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标志着我国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一次教材的更新,更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用好新教材,切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