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在故宫、颐和园这样的古迹中,许多人常常感叹:这些建筑看起来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
可其实呢?
古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绝不会没有独特之处。
第一步:了解古建筑的
屋 顶
如果说西方建筑的标志是柱式和拱券,那么中国古建筑的标志则是屋顶。
中国古建筑经过千年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本文将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例,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分类。
在明清时期,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五种基本形式:硬山、悬山、歇山、庑殿和攒尖。
在这五种基本的屋顶形式中,庑殿顶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歇山顶分为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十字歇山顶等;硬山顶和悬山顶既可以用于单层平房,也可以用于二层楼房;攒尖顶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和圆形等形式。
除了这五种基本形式外,还有扇形、套方、双环、卷书等特殊形式的屋顶,再加上多种形式组合而成的复合式屋顶,使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变得相当复杂。
介绍到这里,是否觉得有些模糊了?下面我们来逐一说明。
庑殿顶
特点:四面坡
01 庑殿顶是官式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屋顶形式。
庑殿顶的屋面有四面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坡面与前后坡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
因此,庑殿顶也被称为四阿殿或五脊殿。
庑殿顶建筑:北京北海公园大慈真如宝殿,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
特点:屋脊数量较多
02 歇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庑殿顶,排在第二位。
歇山顶的四角轻盈翘起,既有庑殿顶的雄伟气势,也有攒尖顶的俏丽风格。
歇山顶外观上像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兼有两者的一些特征。
歇山顶建筑:扬州琼花观,左侧为重檐歇山顶建筑
悬山顶
特点:两面坡,坡面悬出山墙
03 悬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歇山顶,居第三位。
悬山顶的屋面为前后两坡,两坡面悬出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
根据建筑外形和屋面做法,悬山顶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
前者在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明确地分为两段;后者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
硬山顶
特点:两面坡,坡面不出山墙
04 硬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悬山顶,居第四位。
硬山顶的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所有木梁架完全封砌在山墙内。
这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屋顶形式,广泛应用于住宅、园林和寺庙。
硬山顶建筑:北京普渡寺山门
攒尖顶
特点:顶部汇聚于一点
05
攒尖顶,顾名思义,屋面的各个斜坡在顶部汇聚于一点
,形成尖顶。
在古建筑中,攒尖顶广泛存在。
古典园林中的亭子,例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以及圆形等,都属于攒尖顶。
此外,许多宫殿和坛庙建筑也采用攒尖顶,例如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国子监的辟雍,以及天坛的祈年殿等。
除了上述五种基本形式外,还存在一些在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其他屋顶形式。
例如:
卷棚顶
特点:无明显正脊
06 卷棚顶在顶部相交处形成一个弧面,没有明显的正脊。
整体风格平缓,线条流畅,多用于园林和风景建筑。
盝顶
特点:平顶
07 盝顶的特点是顶部为平面,由四条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顶。
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不增加房屋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建筑的进深。
在金和元时期,盝顶较为常见,许多元大都的建筑便采用了盝顶。
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北京故宫的钦安殿就是盝顶,正定隆兴寺内的明代龙泉井亭也是盝顶。
盔顶
特点:顶部集中于一点,垂脊上凸下凹
08 由于形似头盔,盔顶得名。
盔顶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中心的宝顶。
与攒尖顶相似,区别在于盔顶的垂脊上凸下凹,呈“S”形,而攒尖顶的垂脊多为圆弧形。
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
现存最有名的盔顶建筑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
各位掌握了多少呢?我们来个测验:请问下面的古画中的建筑屋顶属于上述哪种形式?
参考资料: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田永复《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