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一些相关知识(二)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诗词创作是一门精妙的艺术,需要创作者在立意、意境、谋篇布局、炼字炼意和修辞等方面下功夫。李晓刚先生在《诗词创作概论》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为诗词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诗词创作的立意与意境

立意是诗词创作的起点。李晓刚先生指出,“意”就是诗词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或深刻鲜明,或生动新颖,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北宋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这强调了立意的重要性。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李晓刚先生认为,意境是可观景象与主观意识相融合的艺术境界,是情景相融、虚实相间的想象空间。他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说明意象和意境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拓展意境,可以运用“虚实相间”“含蓄沉郁”“遥概寄托”“以小见大”等艺术表现手法。

诗词创作的谋篇布局技巧

谋篇布局如同排兵布阵,需要精心构思。李晓刚先生介绍了律诗、绝句和词的谋篇布局方法。以律诗为例,他强调“起”要直截了当或铺垫渲染,“承”要自然衔接,“转”要巧妙变化,“合”要水到渠成。他以杜甫的《登高》等诗为例,详细分析了七律的起承转合规律。

炼字炼意提升诗词品质

炼字是诗词创作的重要环节。李晓刚先生指出,炼字就是对诗词中的词进行推敲和琢磨,以期将最妥当、最熨帖的字词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他从炼动词、炼形容词、炼虚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例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用“七八个”、“两三点”来形容星星稀落、细雨濛濛,生动传神。

炼意则是锤炼诗意,开拓意境,深化思想。李晓刚先生认为,炼字与炼意相辅相成、互为依傍。只有意深义高,才能写出好诗。

巧用修辞增强诗词表现力

修辞是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李晓刚先生介绍了比喻、通感、比兴、双关、象征、夸饰、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他指出明喻在诗词中使用最多,常以“似”“如”“若”“像”等词语连接本体和喻体。暗喻则是喻体不出现,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用“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自己的人格情操。

李晓刚先生的这些论述,为诗词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指导。正如他所言,诗词创作是一种创新的才能,既要遵循规律,又要不为格式所囿,应融会贯通,匠心独运。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