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怒、匹夫之怒、士之怒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后,将目光投向了魏国的附属小国安陵。秦王嬴政派使者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回答道:“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很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在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大于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尸体倒下,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何必闹到这个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天子之怒”、“匹夫之怒”和“士之怒”的区别。“天子之怒”代表的是统治者的权力和威严,动辄以百万尸首、千里血流来威胁。“匹夫之怒”则是普通百姓在面对不公时的无力反抗,只能以自残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士之怒”则不同,它代表了有才能有胆识的知识分子的愤怒,虽然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影响力却可以撼动整个社会。

唐雎巧妙地利用“士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展现了平民知识分子的力量。他不仅没有被秦王的威势所吓倒,反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历史上三位刺客的故事来暗示自己也有能力刺杀秦王。这种以弱胜强、以智取胜的策略,最终迫使秦王妥协,保全了安陵国。

这个故事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个人的勇气和智慧可以对抗强权,即使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能创造出奇迹。在面对不公和压迫时,我们不应轻易屈服,而应该像唐雎那样,用智慧和勇气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武力的大小,而在于一个人的品格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