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制度要求夫妻在提出离婚申请后,必须经过30天的冷静期,期间任何一方可以撤回申请。冷静期结束后,双方还需在30天内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证,否则视为撤回离婚申请。

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初衷是减少冲动离婚和草率离婚,稳定婚姻关系。数据显示,这一制度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2021年全年,中国离婚登记人数为213.9万对,比2020年的373.3万对下降了约43%。在一些地区,如杭州市,约38%的夫妻在申请离婚后放弃了办理离婚登记。

然而,离婚冷静期制度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它限制了婚姻自由,增加了离婚成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龙俊指出,这种观点是对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过度解读。他认为,民法典对离婚采取的是非常温和的态度,仍然坚持婚姻自由,只是对冲动离婚增加了一个程序性的限制。

离婚冷静期制度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婚姻价值的重新审视。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婚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人们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另一方面,婚姻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稳定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离婚冷静期制度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这一制度对当代婚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提醒人们,婚姻不是儿戏,需要慎重对待。同时,它也为那些因一时冲动而想要离婚的夫妻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离婚冷静期”给了这个群体一段缓冲的时间,让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去平复心情、恢复理性思考,减少冲动,避免草率。

然而,离婚冷静期制度也面临着挑战。如何确保它不会被滥用,如何在保护婚姻和维护个人自由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未来,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如提供婚姻辅导服务,帮助夫妻解决矛盾,而不是简单地等待时间流逝。

总的来说,离婚冷静期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验,它反映了我们对婚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它的实施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婚姻价值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既不盲目推崇,也不轻易否定,而是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我们的婚姻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