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玄门者修行究竟从何入手?六种修行方法,总有一种适合你!

发布时间:2024-09-19

修行这两个字听上去似乎有些神秘,实际上,任何生活中的行为,包括站、坐、躺、行都是修行。

当今社会,许多人对修行的理解相对模糊,往往是盲目跟随。

他们不知道信仰和修行的真正含义,只是心里默念几句经文,行几件好事,就认为能获得福报。

更有些人终日坐在家中,认为只要天天叩拜烧香,便能有所成就!殊不知,没有善行,怎能获得功德?若无功德,何谈得道呢?

如三丰真人在《天口篇》中所言:“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修行的第一步便是了解自身的根基,如何修行,需先选择合适的修道方法,才能真正踏入正途。

修道的方式有千千种,总有一条适合自己。

如果只是盲目跟风,恐怕这一生也难以觅得正道!

修行不必依附于宗教信仰,千百年来儒家的“修齐治平”同样是修行,而道家的“独善其身”也是一种修行。

实际上,人人都在修行,即便不踏入宗教的门槛,亦难以逃避儒家的教诲。

无论信仰与否,修行为每个人所必需。

宗教中的许多理念,源于民间的伦理道德,并进一步扩展形成了行为准则,例如孝道。

虽说《孝经》是儒家的经典,但其理念同样被道教所借鉴,对人间的伦理道德规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诸如此类的修行行为,实则根植于日常生活中,不必强行将其归入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重点讨论道家的修行方法,简要将其进行分类。

一、修仙

修仙是古代仙人所修的道,源于春秋时期的方仙道。

这种修行主要侧重于方术与道术,因而这类修行者通常被称为方士。

他们的研究范围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堪舆等技艺。

古时宣传通过辟谷、服食和祭祀可以长生成仙。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最早的方士苌弘活在周灵王时期(公元前571年—公元前545年),他通晓阴阳之学,了解鬼神之事。

修仙得圣的理念可追溯至远古,从甲骨文到河洛图,再到易学及丹道的演变,乃至阴阳之变化,这些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宇宙与人体的关系。

神秘性是东方宗教及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道家理想社会的特征。

仙道的修炼极少为人所见,修仙者一般隐居山林,与世隔绝,得法者通常传承隐遁而修行,实难得见。

二、丹道

丹道是指修炼内、外丹。

外丹历史悠久,曾有许多丹道家如东晋的葛洪等,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古代的服食铅汞的外丹术逐渐被抛弃,转而向以药材为基础的保健养生。

另外,道家人士同样修炼内丹,通过存思、打坐、站桩等方式打通经络,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今许多道派都有关于内丹的修炼法门,尤其是以修炼内丹为主的全真派,有不少内丹著作流传至今。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道无对,故名为丹。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长生。

通过内炼精气,修炼内丹,经过不断疏通经络,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的高质量生活状态。

这一过程的修行步骤是“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

内丹修行已经历了五千多年,显示了先民早已开始追求金丹大道的愿望。

内丹的修行旨在积聚能量,疏通经络,练习时间越长,正气越充足,病邪等污秽之气也将逐步消减,直至全无。

内气充盈后,病气无存,精神状态十分清明,持续修行还将形成生物场,并与宇宙发生共鸣,最终趋于合一。

三、符篆法术

符篆是以符号、图形形式记录天神的名讳与秘文,书写于黄色纸张或丝帛上。

符篆是天神的文字,用以传达天神的旨意,可用于召神、降妖、治病等。

符篆术的起源可追溯至巫觋,始见于东汉,早期道家承袭此术,五斗米道及太平道有通过符书治病来吸引信徒。

到唐末宋初,天师道与上清、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篆”。

虽然此类可以归入修仙之中,但因其特殊性故单独论述。

符箓法术源于道教创始阶段的天师道,以符水治病、驱赶瘟疫获得广大信徒支持,使得符箓、法术成为天师道的最大特色,用以降妖除魔、替天行道。

时至今日,全真道亦有符箓法术的传承。

四、经典

道教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若追溯至黄老教义,则已超越4700年。

历史上,不同道派均有众多著作传世,统编于《道藏》中,可以说道书的数量浩如烟海,皆是修道者智慧的结晶。

许多出家道士需修习经典,了解经韵,以便为信众祈福、禳灾。

而出家道士或居士亦需定期进行早晚功课,逢诸天尊诞辰时要设斋祝贺。

通过诵经,能够对“行持”有帮助,也有助于理解高深道理,提升个人修为。

正如玄门早晚功课经序所述,“诵经念文,乃修仙之径路。”通过经文的诵读,可达到修道成仙,与神沟通的目的。

五、红尘

红尘修行是指在世俗中进行的修行。

修行者通常兼顾工作,以生计为重,然后以修心、行善等作为主要修行方式。

尽管繁忙的生活带来许多磨难,但如果修行得法,在红尘中也能获得巨大功德。

道家弟子从不逃避世俗的经历,他们以慈悲的心态来帮助他人。

祖天师曾在巴蜀地区设立二十四治,形成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管理体系,使得信众和普通民众均感受到宗教的支持与关怀。

张鲁在抗敌时选择爱护民众的政策,为百姓的安宁而努力,展示了道家对于众生的关怀。

六、散修

散修较少受到正统法脉的传承,往往依靠民间常见的玄术来帮助他人。

这些修行者可能文化水平不高,因偶然的机缘获得某种能力,声称得到神仙的启示或附体以帮助他人。

无论选择何种修行,心存坚定的道心是必不可少的。

只需勇于担当,勤奋修习,才有可能成就道业。

在泱泱中华之地,真心修行者总有其立足之所,只要虔诚以待,必能感通天地,得道成真。

大道本无繁琐,皆是化繁为简。

我们在万物中寻求,修行只是为了一归道,经历这一过程亦是必须的。

希望所有修行者不断反思自我,立志向善,身心康健,无论在家出门,皆可踏上得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