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星遥感,结合田野调查,看汉江“九口”之钟祥旧口和古臼水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汉江“九口”之一的钟祥旧口和古臼水 ,见证了江汉平原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这两个地点不仅是汉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江汉平原历史变迁的活化石。

古臼水,这条源出聊屈山的古老河流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见诸史册。《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王之奔随也,将涉于成臼……。”这里的“成臼”,指的就是古臼水。然而,这条历史悠久的河流却在明朝中期遭遇了重大变革。

明朝时期,为了防洪抗洪需要,官方开始大规模推行堵穴筑堤。 古臼水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根据《湖北通志》记载,清朝时期的“臼水”已经见首不见尾,它流出山地后,在现在的“长滩”南侧,与“寨子河”交汇后继续南行,再与自北而来的“小河”相会。这一改道过程,实际上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历史变迁的细节。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卫星图像,研究人员发现,古臼水的上游,即今天的“季家河”,如今已经变身为“天门河”的上源之一。而在钟祥“旧口镇”东侧自北向南流淌的那条河,名叫“清水档”,它的部分河段,以前曾经是古“臼水”的中下游河道。

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古臼水的改道过程,也为我们理解江汉平原的水系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正如武汉大学学者鲁西奇所指出的, 汉魏六朝时的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天门河中下游一线。 这一观点得到了卫星遥感数据的有力支持。

然而,古臼水的改道并非没有代价。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改道后的河流改变了当地的水文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河流的改道也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

以钟祥旧口为例,这里曾是古臼水入汉的重要节点。然而,随着河流改道,旧口的地理意义逐渐淡化。尽管如此,这里仍然保留了一些古河道遗存。据当地人说,旧口镇内仍有残存的古河道,这可能是古臼水的遗存之一。

古臼水的变迁历程,为我们思考现代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它提醒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生态平衡。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技术,来研究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汉江“九口”之一的钟祥旧口和古臼水,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它们的故事,将继续为我们揭示江汉平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