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公路养护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公路养护,这个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工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古代的简单维护到现代的高科技养护,公路养护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演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路养护主要依靠人力和简易工具。随着国家路网的不断完善和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养护需求日益扩大,养护技术也显著提升。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公路交通发展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养护设施数字化,推动智慧养护体系建设,公路养护行业正处在高质量转型提升的新阶段。

然而,公路养护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公路进入周期性养护高峰期,但资金供给能力不足与养护高峰期实际需要不适应,成为最突出的矛盾。据统计,普通公路资金缺口约占50%,其中乡村道路资金缺口高达70%以上。

除了资金问题,公路养护还面临着技术水平、体制机制和服务品质等方面的瓶颈。为此,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的16字方针,旨在构建现代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在改革方面,交通运输部将推进公路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管理体制改革、收费公路改革、公路综合执法改革、养护市场化及资金筹措机制改革等。特别是在养护市场化改革方面,杨传堂强调,“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会产生阵痛,但不改革就会有长痛。”他指出,现代养护之路必须走向市场化,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将公路养护领域适合的事项从政府直接提供转向社会购买服务。

在养护转型方面,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推行养护决策科学化、推进养护管理制度化、实行养护作业标准化、促进养护工程精准化、倡导养护生产绿色化、强化桥隧养护规范化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服务提质方面,杨传堂提出了四个重点:完善优化出行服务设施、构建多元化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做优做实高速公路惠民政策、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他强调,要让老百姓从“走得了”到“走得安全、舒适、便捷、经济”。

展望未来,公路养护行业正走向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公路养护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公路养护,这项看似平凡的工作,正在成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关乎道路的畅通,更关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在这个新时代,公路养护正以全新的面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