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使动用法的特点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赋予了语言更多的表现力和灵活性。这种用法的核心在于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含义,即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而是通过宾语来完成的。

使动用法的三种主要类型

使动用法主要分为三类: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最为常见,它通常涉及不及物动词的活用。例如,“怀”在“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中,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归顺”。这种用法使得原本不带宾语的动词能够带宾语,并表达出“使宾语做某事”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则相对少见,它指的是名词带宾语,并使宾语变成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臣”在“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中,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称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则是指形容词带宾语后,使宾语具有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安”在“既来之,则安之”中,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安定”。

使动用法的翻译技巧

在翻译使动用法时,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其“使……怎么样”的含义。对于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直接在动词前加上“使”或“让”等词来表达。例如,“怀西戎”可以翻译为“使西戎归顺”。

对于名词的使动用法,通常需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来翻译。例如,“臣诸侯”可以翻译为“使诸侯称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则需要将形容词转化为动词,并加上“使”或“让”等词。例如,“安之”可以翻译为“使他们安定”。

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在语义和语法上存在区别。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而使动用法则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存在,使得古汉语在表达上更加简洁有力。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形式,也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提供了灵感。在学习和翻译古汉语时,正确理解和运用使动用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含义,传达出作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