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戴广坦,一位法国厨师,他的职业生涯始于三道中餐:炒蛋、豆腐煲和土豆烧刀豆。 这个看似平凡的起点,却折射出中餐对法国美食文化的深远影响。
中法美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 1926年,巴黎的“万花楼”中餐馆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中餐馆之一。著名学者胡适曾多次光顾此处,并在日记中留下珍贵记录。 万花楼不仅成为当时欧洲中餐厨师培训的“黄埔军校”,还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餐饮供应链。 据考证,当时欧洲做中餐的核心食材豆芽和酱油,都源自万花楼。
随着时间推移, 中餐在法国的发展经历了起起落落。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再次兴起,到如今法国已有数千家中餐馆,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巴黎。然而,法国中餐业也面临着新老接替乏力、高水平烹饪技术人才短缺等挑战。
尽管如此,中餐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2024年4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你好中国——美食之夜”活动中,来自中国的名厨展示了18道涵盖八大菜系的精美菜品。法国巴尔扎克故居纪念馆馆长伊夫·卡农对宫保鸡拼百花酿蟳蚶赞不绝口,称其味道“一开始不明显,但随后越来越强烈”,与法国美食“一步到位”的味蕾感受形成鲜明对比。
中餐不仅获得了越来越多法国消费者的喜爱,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窗口。 法国华二代创业协会会长詹胜洁表示,法国年轻人也喜欢在社交平台上“种草”中国特色美食,如麻辣烫、火锅、烤串等。中法两国餐饮业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国烹饪协会与法国亚洲餐饮联合总会等侨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法餐饮文化的繁荣发展。
展望未来, 中法美食文化交流前景广阔。 随着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和巴黎奥运会的到来,法国中餐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如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视觉、听觉与味觉的融合,为法国朋友呈现一次全方位的中华美食文化体验。”
从戴广坦的个人经历,到中法美食文化交流的百年历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美食史,更是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生动写照。中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法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