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因无钱免罪被处以宫刑,事后年轻貌美的妻子如何对待他?

发布时间:2024-09-18

鲁迅先生一直对《史记》评价极高,而它的作者,自然就是那位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人。(选自网络) 司马迁,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散文家,担任太史令。
自幼在父亲司马淡的指引下学习,十岁时便展现出超凡的天赋,那时他已能诵读《左传》、《国语》、《尚书》等国学经典。
司马迁稍长后,父亲司马谈便让他出门游历天下,搜集历史故事,并造访历史旧址。
由于父亲的缘故,司马迁得以上朝为官。
临终前,父亲交给他一项重任,编纂国家历史。
身为太史令,这是本职工作,他自然答应了。
恰逢汉朝盛世,长安聚集了天下贤士,其中对司马迁影响最大的当属董仲舒和孔安国。
董仲舒乃儒学大师,孔安国是孔子后裔,拥有大量书籍,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极大帮助。
天汉二年,汉武帝下旨剿灭匈奴右贤王,并召见李陵,让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然而,李陵不愿意这样,他自信自己的将士勇猛,认为可以独当一面,不愿为他人运输粮草。
李陵请求皇上给他5000步兵以与匈奴作战,汉武帝同意了。
然而,再强大的军队也难免遭遇埋伏而溃败。
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主力部队,由于深入敌境,援兵未至,匈奴军队却越战越多,李陵在弹尽粮绝后投降敌军。
此事令汉武帝愤怒,朝廷大臣们纷纷要求定罪李陵。
然而,这时一个瘦弱的身影站了出来,就是司马迁。
要知道,当时没有人会为投敌的李陵辩护。
司马迁对皇上说道:“李陵本性善良,军中威信好,心中怀有爱国之心。
此次他带5000步兵吸引匈奴主力,并击杀一万余人,虽战败投敌,但功过相抵。” 他还坚信李陵不是自愿投降,而是寻找为汉朝立功的机会。
最终,汉武帝受小人谗言所惑,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因替李陵辩护被定诬罔之罪。
这种罪名当时按律要斩首。
司马迁在狱中感慨良多,《汉书》记载“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死或可保名节,然史书未成,又怎敢离世。
汉朝刑法较为通融,被判死刑者有两种免死方法,一是用钱赎命,司马迁为官清廉,没钱赎死;二是接受“腐刑”。
司马迁选择了第二种刑罚,在极大屈辱中,肩负父亲遗命和自身理想,在坚韧与屈辱中完成了《史记》这部旷世巨作。
遭受极刑后,他的妻子看待他的态度如何?司马迁的妻子,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柳倩娘,她是飞将军李广的外孙女,家庭环境熏陶下,她成了有名的才女。
经李陵介绍,与司马迁相识结婚。
两人因都是文人,有许多共同话题,婚后生活和睦。
柳倩娘知道司马迁写《史记》需要不断外出收集资料,她不惧劳累,陪丈夫四处游历,寻找素材。
司马迁受刑时,他们已有孩子。
但每当他们同床共枕时,司马迁总是百感交集,悲愤难当。
在《报任安书》中,他曾言“诟莫大于宫刑”。
可见司马迁内心的痛苦。
柳倩娘深知丈夫内心的痛苦,选择离开司马迁,每月回去照顾他一次,让他专心投入写作。
即使在司马迁去世后,倩娘仍选择独自度过余生。
要知道,汉朝女性地位颇高,改嫁常事,但倩娘作为司马迁的妻子,甘愿牺牲自己。
直到去世,倩娘一直维护着丈夫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