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改善血栓?医生辟谣:运动可以预防,但运动不能改善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运动真的能改善血栓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事实上,运动对于血栓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运动并不能直接改善已经形成的血栓。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教授指出,在心梗、脑梗等急性事件发作时,运动不仅没有改善作用,反而可能因增加心脏负担而带来更大风险。

那么,为什么会有“运动能改善血栓”的说法呢?这可能源于人们对运动预防血栓作用的误解。事实上,运动在预防血栓方面确实有着重要作用。

运动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数据显示,每静坐1小时,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10%。而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这种风险。例如,简单的“勾脚”动作就能促进腿部血液流动,预防血栓形成。具体方法是:将脚伸直,整个脚往上勾10下,速度和节奏没有严格要求。

运动预防血栓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其次,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最后,运动还能调节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

对于已经发生血栓的患者,运动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吴巍巍教授建议,重病患者术后应每隔2-3小时按摩双腿30分钟,或使用充气式按摩椅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脑梗患者,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改善预后。

然而,运动并非万能良药。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即使是长期坚持锻炼的老年人,其生理年龄也只能比同龄人年轻30岁左右。这提醒我们,运动虽然重要,但并不能完全逆转衰老过程。

那么,如何科学地通过运动预防血栓呢?专家建议,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0分钟,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有静脉曲张病史、糖尿病患者等,更应重视日常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也存在风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时应密切关注血压和心率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或低血糖。因此,在开始任何运动计划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总的来说,运动与血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直接改善已形成的血栓,但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并在血栓发生后帮助改善预后。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记住,预防血栓,从“动”起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