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牛年发生在武威历史上的一些大事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武威,这座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扮演重要角色。而辛丑牛年,更是武威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的年份。从东汉到明代,武威在辛丑牛年见证了多次重要的历史转折。

公元161年,东汉桓帝延熹四年,正值辛丑牛年。这年冬天,凉州(武威)遭到先零羌、沈氐羌等羌族部落的围攻。时任护羌校尉的段熲派湟中义从前往讨伐,但因凉州刺史郭闳的阻挠而陷入困境。关键时刻,出身将门的皇甫规挺身而出,向汉桓帝上疏请命。他在疏文中写道:“臣生长邠岐,年五十有九,昔为郡吏,再更叛羌,豫筹其事,有误中之言。臣素有痼疾,恐犬马齿穷,不报大恩,愿乞冗官,备单车一介之使,劳来三辅,宣国威泽,以所习地形兵势佐助诸军。”这份情真意切的疏文打动了汉桓帝,他随即任命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讨零吾羌等。皇甫规不负众望,于同年十一月大败反叛羌兵,斩首八百多,震慑了羌胡,使凉州一带暂无羌祸,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221年,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又是辛丑牛年。这年,凉州卢水胡首领治元多等率众叛乱,河西各地大惊。魏文帝曹丕任命张既为新的凉州刺史,并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率军平叛。张既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率军经由揟次县(今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境内)前往武威县,成功避开卢水胡的主力。随后,他抓住战机,于十一月某天晚上大破凉州卢水胡,斩获、俘虏十余万人,羊百万只,牛八万头。这一战使困扰中原朝廷多年的河西边患得以解决,河西又复归安定。

401年,东晋隆安五年,再次是辛丑牛年。这一年,五凉时期最为混乱。后凉王室因内讧而衰弱,南凉、北凉则趁机崛起。其中,北凉在张掖正式立国。沮渠蒙逊率领大军攻占张掖,杀掉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南凉的秃发利鹿孤则自称“河西王”,并开始兴办学校,任命田玄冲、赵诞为博士祭酒,为南凉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01年,唐武周长安元年,又一次是辛丑牛年。这一年,武则天任命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敏锐地认识到凉州屡遭吐蕃等部族侵扰的主要原因是辖境太小,重要战略位置没有配置守军。于是,他上奏朝廷,在凉州南山峡口处修筑和戎城,北面沙漠中置白亭军,使凉州南北距离由原来的四百余里增加至一千五百里。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凉州的防御能力,使得吐蕃、突厥的一些部落不敢轻易到凉州境内劫掠。

1601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依然是辛丑牛年。这一年,武威人达云因“湟中三捷”“松山大捷”而闻名天下,被誉为大明五边将之冠。兵部尚书田乐向万历皇帝上奏,为达云等请赏。万历皇帝下旨加封达云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这是明朝武将的顶峰职务。

从这些历史事件可以看出,辛丑牛年对武威而言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些年间,武威不仅见证了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更是多次成为抵御外侮、维护边疆稳定的关键节点。武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在这些辛丑牛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一次辛丑牛年,武威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了其作为河西走廊门户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