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高尔夫
高尔夫这项运动在全球各国的贵族圈中都备受青睐,看看现代中国的电视剧,一旦涉及公司总裁或高管约人时,最雅致的场景就是高尔夫球场。
大家似乎对这一西方舶来品崇拜有加。
然而,鲜有人知,
中国的捶丸才是西方高尔夫的鼻祖。
在元朝时期,甚至还有一本专门介绍捶丸的《丸经》,可惜这种运动在清代消失,而在西方却得到发扬光大。
捶丸
一、捶丸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娱乐活动中,玩球类游戏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踢球的游戏。《史记》中提到春秋时期的齐国临淄已有“蹋鞠者”的存在。
从字面上看,“捶”是击打,“丸”是球,捶丸就是一种打球入洞的游戏。“捶丸”一词在宋朝正式出现,北宋时期的魏秦在《东轩笔录》中提及了捶丸。
在1282年,元代无名氏编写的《丸经》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体育史专著,系统介绍了捶丸的起源和规则。
在这本书中提到,“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由此可推断,正式意义上的捶丸至少在1125年之前已存在。
目前一般将《新唐书》中提到的唐朝皇室在寒食节习惯令宫女“步鞠”,视为捶丸的初始形态。
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记录了一首唐代的诗《打球乐》,其中描写宫女们玩步鞠“顺风脚,执球杖”,据此推测,步鞠是捶丸的前身,同样是将球打入洞的游戏。
因此,大致推断捶丸出现于唐宋时期。
唐代宫女玩鞠的漫画
二、捶丸传入东亚
文化从不会局限于一处。
前文提到,
宋代已有正式意义上的捶丸
,且宋徽宗、金章宗都酷爱这项运动,因此可以肯定,捶丸在贵族层面有相当的吸引力,作为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中国的贵族娱乐影响了东亚地区。
朝鲜离中国最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朝鲜高丽王朝(918-1392年)对应中国宋元时期。
元朝时,高丽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的征东行省便是高丽王国的土地,征东行省长官同时也是高丽国王。
在如此密切的关系下,中国贵族的娱乐活动也被传入朝鲜。
在
元朝时期,朝鲜的高官学习汉语的标准教材《朴通事谚解》中有这样一句话:“将我那提揽和皮袋拿来,拿出球棒来”
,描述的情景便是朝鲜人打捶丸。
因此可以确认,元朝时期朝鲜的贵族日常游戏中已有捶丸。
《清平乐》捶丸
《朝鲜王朝实录》记载,1392年,已篡位的李成桂在王宫内击球,这便是捶丸。
当时,有大臣出使北元后,对李成桂进谏说:“打球之戏,其在残元,君臣失道荒淫之所为也。”虽然蒙古贵族仍在草原上玩捶丸,但这种游戏被视为奢靡。
李成桂反驳道:“人君处于宫,苟不运身,必生疾病,运身之利,莫如打球。”所以,李成桂将捶丸视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自此,捶丸成了朝鲜王室的必备技能。
然而,到了15世纪后期,成宗大王李娎在位,他厌恶娱乐活动,导致捶丸逐渐在朝鲜衰落。《朝鲜实录》再也没有关于朝鲜人玩捶丸的记录。
日本古代也热衷于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的许多传统活动都被日本视为榜样。
现在日本正仓院保存了从唐代引入的地毯,地毯上画有童子玩步鞠的场景,因此可以确定唐代至少日本人已知步鞠这一游戏。
宋代外贸发达,日本引入中国娱乐游戏也在情理之中。
日本学者前田洋子研究15-18世纪的日本铜镜,发现安土桃山时期(1573-1603年)的一面铜镜背后描绘了坡地击球场景,所以最晚在
明代中后期,捶丸已经在日本传播开来。
正仓院存的地毯上的童子步鞠
三、捶丸西传的可能性
根据《丸经》的记载,元代捶丸游戏的规则已相当完善。
首先,球杆有长短之分,前段弯曲,弯曲处又分雁型、鹰嘴等14种类型。
多种球杆汇成一套,用于玩家在不同场地和不同情况下使用。
捶丸的各种球杆
其次,场地分为市内和野外两种,类型有平底、峻地和障碍地。
球场上还设有球洞、发球台和标志旗等。
第三,游戏规则。
元代规定了球穴和球台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100步。
比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
团体赛中每人可打五次,最先进20球的队伍获胜。
个人赛则分开击球,通过最少次数将球打入球洞者获胜。
由此可见,捶丸与今天的高尔夫极为相似。
那么二者之间是否相关呢?最早提出这一疑问的是日本人。
尽管英国人认为高尔夫源于苏格兰,但在1957年日本出版的《体育大词典》中首次提出质疑,日本学者指出:虽然近代高尔夫发源于英国,但在荷兰发现了15世纪的陶土器,上面雕刻着高尔夫图案。
围绕高尔夫的起源问题,世界各国至今仍在讨论,尚无定论。
捶丸
基于常理推测,即使捶丸在宋代才出现,也比荷兰早了至少三百年。
两宋时期,中国南北分裂,金朝在北,金章宗也热衷捶丸,可以肯定捶丸在金朝也很普及。
蒙古灭金后,继承了金朝的文化遗产。
而蒙元是中西文化大交流的关键时期,蒙古西征将许多中国文化带往欧洲,捶丸在蒙元时期西传是合理的。
尤其是马可·波罗来华,他在中国停留17年,回欧后撰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此捶丸很有可能通过他传入欧洲。
四、中国捶丸的衰落
明代,捶丸继续流行发展。
今天的故宫藏有《明宣宗行乐图》,描绘了宣宗玩捶丸的场景。
然而,捶丸的衰落关键在于明清的变迁。
顺治入关后,满人贵族警惕汉人文化的渗透
,因此通过剃发、易服等方式保持满人文化的独立,并压制汉人文化。
满人作为渔猎民族,将打猎、射箭、马术和摔跤视为优势项目,历史上满人皇帝都强调“国语骑射”项目,尽量淡化汉人文化对满人的影响。
尤其是捶丸这种贵族娱乐,需要特定工具和场地,为了防止一般旗人奢侈腐化,绝不允许他们掌握捶丸。
因此,这项运动逐渐被抛弃和搁置。
《明宣宗行乐图》
1681年,
康熙命八旗在承德木兰围场进行狩猎
,这标志着清朝皇帝强化旗人骑射运动。
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都特别强调“-围猎以讲武事,必不可废,亦不可无时”,打猎成为维持八旗战力的手段,而捶丸等游戏与军事训练无关,因此被彻底冷落。
相反,满人的骑射、射柳和摔跤等活动得到了盛行。
木兰秋弥图
小白说道
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无法断定西方高尔夫是否源于中国的捶丸。
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化需要相互借鉴与学习,才能保持生命力。
近代中外交流频繁,捶丸与高尔夫相似的运动传入中国,并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热衷于高尔夫这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