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羊猝死疾病的鉴别诊断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羊猝死是养羊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每年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调查,羊猝死的原因主要包括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猝击等疾病。这些疾病往往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殖户带来沉重打击。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成年羊,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羊只。发病时,羊只突然精神沉郁,离群呆立,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急促,起卧频繁,腹部膨大,排粘液性黑色混血稀粪。严重的病例会在0.5-1小时内死亡,来不及抢救。剖检可见胃肠道充满气体和液体内容物,整个肠道粘膜充血,特别是小肠充血、出血,粘膜脱落,肠系膜血管怒张。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秋、冬和早春,当气候剧变、阴雨连绵时易发。病羊突然发病,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即倒地死亡。有的病羊离群独居,卧地,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则运步无力,运动失调。腹部臌胀,有疝痛表现。体温有的升高到41.5℃,有的体温正常。发病羊以极度衰竭、昏迷至发病后数分钟或几天内死亡。剖检可见真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明显的充血、出血,黏膜下组织水肿甚至形成溃疡。

羊猝击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毒血症。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或痉挛,于数小时内死亡。剖检可见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糜烂,个别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灶。体腔多有积液,暴露于空气易形成纤维素絮块。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为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养殖户应仔细观察病羊的临床症状,结合剖检变化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请兽医进行实验室诊断。

预防是控制这些疾病的关键。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避免采食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不要到潮湿、低洼及沼泽地带放牧。每年定期注射相应的疫苗,如“羊快疫—猝疸—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疸—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注射3mL。

对于发病的羊只,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羊快疫,可使用青霉素160-320万单位肌肉注射,2次/天;或内服磺胺嘧啶钠 0.1-0.2g/kg,2次/天。同时进行补液,如5%葡萄糖500-1000ml,5%碳酸氢钠100~150ml,10%安钠咖10~15ml,静脉注射。

羊猝死疾病对养羊业影响巨大,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养殖户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加强这些疾病的研究和防控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疾病防控意识和能力。同时,科研机构应加强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为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