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旅游:平遥古城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平遥古城,这座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在探索一条独特的“活态保护”之路。 与许多历史街区被大规模拆除、局部修缮进行商业开发不同,平遥选择了“政府引导+居民自主”的公私合作模式,力求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保护框架,涵盖了从整体格局到建筑细节的各个方面。 规划不仅关注物质文化遗产,还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例如,规划梳理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与物质空间的关系,对传统民居和工业遗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遗产价值分三级进行保护。

然而,保护并不意味着冻结。 平遥古城的“活态保护”理念强调在保护遗产价值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并让居民积极参与遗产保护,享受保护带来的成果。为此,规划制定了住房发展政策,利用棕地调整弥补文化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的不足,增加开放空间,建立慢行为主的交通模式,通过集中供热系统和地源热泵取代污染严重的燃煤小锅炉。

平遥古城的保护模式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资金运作机制上。平遥县政府从旅游门票收入中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民居修缮。居民可以根据规划和导则的要求自主提出修缮方案和资金申请,由专家委员会评审后给予补助。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居民修缮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问题,还将居民的日常建筑修缮改造行为纳入到符合遗产真实性的要求中。

平遥古城的“活态保护”模式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的结果。正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副秘书长邵甬教授所指出的, 历史城市的保护工作必须兼顾遗产性和生活性 ,要在遗产保护、人居改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平遥古城的实践为其他历史城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证明了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活态保护”模式不仅保留了古城的历史风貌,还让古城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活着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