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西藏(四)唐蕃会盟碑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矗立着一块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的石碑。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却是汉藏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被誉为“目前亚洲最重要的铭文纪念碑”。

这块石碑就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又名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它立于公元823年,是吐蕃赞普赤祖德赞为纪念唐蕃之间的第八次会盟而建。碑文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详细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

碑文开篇就写道:“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这段文字不仅体现了唐蕃两国君主的友好关系,更表达了双方对长久和平的渴望。

唐蕃会盟碑的建立,标志着唐蕃之间长达数百年的纷争基本结束。在此之前,唐蕃之间虽然有过多次联姻和会盟,但战争也时有发生。而这次会盟后,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

碑文还特别提到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两次著名的和亲事件,强调了汉藏之间的血缘关系。这种“甥舅”关系的建立,不仅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也为后来的和平共处奠定了基础。

唐蕃会盟碑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碑文的语言朴实无华,结构严谨,充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高度发达。正如一位学者所言:“盟约的文字朴实无华,通俗流畅,即使千余年后读之,仍然琅琅上口。”

在现代西藏,唐蕃会盟碑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更是汉藏友好关系的象征。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和朝圣者前来瞻仰,感受这份跨越千年的友谊。

唐蕃会盟碑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和平与友好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块古老的石碑,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