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五雷都司与雷庭诸帅!

发布时间:2024-09-16

1

清微派与神霄派在道教法术中,特别强调五雷大法。

《道法会元》第五十六卷载有汪真君的记载:昔日天地分化,万物初成,玉清真王专注观察,心系一切众生,拯救他们于漂流苦海之中,以解生死轮回之苦,积累的冤屈与苦难也难以承受。

真王向元始上帝请教,得到了“三光紫文混合之道”和“五雷御邪斩妖之诀”,于是决定降临人间,施展五雷大法,五雷都司的神话机构也随之而生。

根据神霄派雷典的记载,神霄雷法以五雷为核心,包含十雷和三十六雷等诸法。

对此,白玉蟾提到:天境分为三十六天,每一层天境都有一雷。

雷的形成源自阴阳二气的结合。“由于有雷霆的存在,便可分门别类,九天雷祖由此进行解析,形成五雷,神霄真王用以统治三界。”

他也详细列出了五雷的名称:“五雷者,天雷、地雷、水雷、龙雷、社令雷。”

此外还有十雷,一曰玉枢雷,二曰神霄雷,三曰大洞雷,四曰仙都雷,五曰北极雷,六曰太乙雷,七曰紫府雷,八曰玉晨雷,九曰太霄雷,十曰太极雷。

关于三十六雷的归类,一曰玉枢雷,二曰玉府雷,三曰玉柱雷,四曰上清大洞雷,五曰火轮雷,六曰灌斗雷,七曰风火雷,八曰飞捷雷,九曰北极雷,十曰紫微璇枢雷,十一曰神霄雷,十二曰仙都雷,十三曰太乙轰天雷,十四曰紫府雷,十五曰铁甲雷,十六曰邵阳雷,十七曰飚火雷,十八曰社令蛮雷,十九曰地祗鸣雷,二十曰三界雷,二十一曰斩圹雷,二十二曰大威雷,二十三曰六波雷,二十四曰青草雷,二十五曰八卦雷,二十六曰混元鹰犬雷,二十七曰啸命风雷,二十八曰火云雷,二十九曰禹步大统摄雷,三十曰太极雷,三十一曰剑火雷,三十二曰内钅监雷,三十三曰外钅监雷,三十四曰神府天枢雷,三十五曰大梵斗枢雷,三十六曰玉晨雷,众雷归统五雷都司,各自职能及管辖有所不同,因此奉道弟子必须明确其实治府,这样才能恳请申辩,施行雷法。

正如所说:“五雷既明,需知雷府所辖,知其职能,方能请应。”

而“五雷使者乃雷城所专责,管理五雷,申细驾驭,凡遇风雨不时,亢阳作乱,战火纷飞,饥荒临近,皆需请示天帝,玉枢负责分派各司,统领三司将吏,裁决三界鬼神的功过,以安抚黎民。”

2

五雷都司位于玉清真王府碧霄上的雷城 ,是由玉清真王所统治之地。

此地有许多官员,对万物的生成、四季的更替、阴阳的调和,负责记录善恶并施行惩罚。

天雷之属,包括众多的官员和将领,具有极大的威势。

在换劫之际,上帝会下令此雷降临人间,翻天覆地,震动天地,以安定日月,言辞无法尽述。

如果国土数年干旱,天下饥荒,国王需准备词章,奏闻天庭和各司,恳请降下雷霆,拯救众生。

此外,天雷亦负责惩罚罪恶,凡是违背天条者,必将遭受雷电之刑,沦为饿鬼或畜生。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中提到:“天雷有十二条,分别为不忠于君主、不孝于父母、不敬三宝、抛弃五谷、诽谤风雨、轻视光明,隐恶扬善、不遵循正道、背离天地之信、信巫厌祝、损害众生福祉、毁坏经典教义,违犯此条者,将受到天雷的检察。”天雷部有十二雷公,包括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雨雷公等。“这十二雷公属于天界,违令之人需向这十二雷公祈求,以避免雷罚。”

其次是地雷,称为神雷。“他们同样有众多官员,居于三界之中,随时待命,代天施行法令,一年四季发号施令,均匀分配雨水。

如果下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受尽苦楚,三官将他们的名字记录在不义名单上,上帝会命地雷予以惩治。

因此在狂风暴雨之际,将会有震撼和征伐之事发生。”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中也记载:“ 地雷有十二条,管理秽污水浆、诋毁尊长、疑信不坚、轻师忘本、晒露亵衣、淫乱等恶行者 ,皆应受此条的惩罚。”地雷下属有十二雷公,分别是纠善雷公、罚恶雷公,凡人若有违犯,需焚香向天祈求,以免遭受灾难。

水雷,隶属于下元水官。

职责是诛除水怪,评判功过,与龙王合作,借此筹措救灾之法。

龙雷,乃上帝赐于龙宫的职权 ,隶属万将千兵,以辅佐龙君,维护道统。“欲动此雷,必须向各司呈报,然后奏请上帝,速行拯救。”

社令雷负责一郡一邑的勇士与忠臣 ,他们因忠义而聚集成此雷,捉蜃龙,招惹狂风暴雨,给众生带来灾祸,百姓需定期祭祀,以求风雨顺畅。

若失去祭问,反而可能引起狂风暴雨,甚至损害生命。

此雷负责救助一方旱涝灾难,奉道之士应熟悉这样的法门。

五雷都司底下,配有大批神兵天将,如四溟大神、五方雷将等。

3

《道法会元》第六十一卷记录了 五方雷将的职责与形象

东方的甲乙风雷大将蒋刚轮,青面红发,身穿黄巾青袍,持剑与风袋;南方的丙丁火雷大神壁玑,面赤,身穿红袍,持火珠;西方庚辛山雷大神华文通,赤面黑发,手持斧头;北方壬癸水雷大神雷压,鬼相,脚踏三足,持水轮;中央戊巳王雷大神陈石,面似鱼头,手持双剑。

在众多雷部神灵中,最为知名的却是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这三位被称为雷霆三帅

白玉蟾指出,他们的起源追溯至上古时期,乃是伏羲、黄帝后裔。

伏羲的长子祝融担任南斗火官,次子郁光乃今之邓伯温。

而黄帝则为雷神之子,故道书称其母亲为“元天大圣母”,因此雷霆之祖便是黄帝。

辛汉臣、张元伯同样是黄帝的后代,担任雷霆三部,因而神通广大。

《道法会元》第五十六卷中提到:雷部有欻火大神,姓邓,名伯温。

曾随黄帝征战蚩尤,后被封为河南将军;见黄帝登天后,其心不忘,便入武当山修行,潜心修炼,欲为神雷,替天诛颁邪恶。

的确,这是对当时诸多不良行径的愤怒。

最终变身为一位具有强大威能的雷神,执雷钤,深受人民敬仰。

同书中第五十七卷也记载了他的传说,曰:“其外形似鬼,像蝙蝠,若在五月五日午时显圣,威力最为强大,可翻江倒海,拯救疾苦如瘟疫与鬼魅。”因应祭拜不光可驱走恶鬼,也能治疗百病、辟邪镇煞。

其次为辛汉臣,或称“雷霆三十三天大都督青帝天君”。

《道法会元》第八十一卷记载了其形象:代牛耳幞头,朱发,铁脸,手持雷笔,上官之上有火光,形象威武。

辛天君的下属包括南方蛮雷使者与北方蛮雷使者等,并还有众多变化显现,展现其神韵。

辛天君的《誓章》显示了其英武及能力:“吾乃雷霆大神,威震九天,出入三界内,任责于使命,能速现形,救赎众生。”可见他能应命而行,为百姓解难。

第三位主帅是张元伯,或称“太乙捷疾直符使者”。

他的形态变化多端,每次展现都极具神奇魅力,例如:“朱发,獬豸冠,青面,手执火戟,形象别致,足踩火龙。”或者更为神秘,形态如怪物等。

张元伯能召唤雷神,引领万雷降临。

其部门有六丁使者,外形独特,状如怪物。

雷霆三帅与众多天君如庞、陶、刘、苟等组成的庞大阵容,共同协作,展现出强大的神权,护佑众生。

他们被称作雷部二十四天君,乃是道教雷庭的核心力量,默默护佑世人。

如此一来,雷庭诸帅无不体现出道教的博大精深,无论是雷法的施行,还是雷神的职责与职责,皆是救民于水火之中,促使社会安宁,亦表示道教对天地间万物之情的深邃理解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