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1933年春,日军攻占热河后继续向河北、察哈尔进犯。面对国家危难, 吉鸿昌毅然决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离开天津,前往张家口, 与冯玉祥、方振武等爱国将领共同组建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吉鸿昌深知,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仅仅依靠军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广大民众共同参与。为此, 他特别重视教育和宣传工作 。在张家口,吉鸿昌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他亲自撰写宣传材料,向民众讲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向士兵和民众讲解抗日救国的道理,提高他们的觉悟。
为了扩大影响,吉鸿昌还 创办了《民族战旗》等抗日刊物 ,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这些刊物不仅在同盟军内部发行,还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全国各地,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吉鸿昌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天津等地建立了多个抗日宣传站,通过演讲、演出等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
在吉鸿昌的领导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迅速发展壮大。1933年7月,同盟军发动了收复多伦的战役。在战斗中,吉鸿昌身先士卒,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经过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同盟军终于 收复了多伦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然而, 吉鸿昌的抗日活动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 。面对国民党政府的打压,吉鸿昌毫不退缩。他在天津的住所成为了党在津开展抗日活动的秘密据点。1934年5月,吉鸿昌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被推选为主任委员。他继续广泛联络各地反蒋抗日力量,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4年11月,吉鸿昌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他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他以大地为纸、枯枝作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不仅是吉鸿昌个人的豪迈宣言,更是千千万万抗日志士共同的心声。
吉鸿昌虽然牺牲了,但他为抗日救国所做的一切,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视,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发扬吉鸿昌等先烈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