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慢无!去澳门就为了这12间手信店,本地人都在囤!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澳门的手信店,不仅是一家家小店,更是一部部活生生的城市发展史。从传统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企业,从“夕阳产业”到旅游名片,澳门手信业的变迁折射出这座城市2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澳门回归前,手信业曾被视为“夕阳产业”。以咀香园为例,这家成立于1935年的老字号,在回归前60多年里只开了两家店。然而,回归后短短20年,咀香园在澳门已拓展至15家分店,成为手信业的领军企业。

这一转变源于澳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03年内地开放居民赴澳个人游后,澳门旅游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回归20年来,到澳门旅游的内地游客已累计超过2.8亿人次,直接带动澳门当地与旅游相关的就业高达50%。手信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手信店并未满足于简单扩张。以咀香园为例,尽管已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但仍坚持传统工艺。总经理黄若礼坚持“澳门制造”,认为这是品牌的核心。即使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仍保留了许多手工制作的环节,以确保产品保持传统风味。

这种对传统的坚持并非固步自封。相反,手信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黄若礼回忆道:“我妈妈告诉过我,凤凰卷是真正属于澳门的食品,当年很多人喜欢吃蛋卷,但是蛋卷过于单调,于是我们尝试在蛋卷里加入夹心。后来吃紫菜一度在澳门兴起,我们就尝试把紫菜包在凤凰卷上,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紫菜凤凰卷。”这种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让手信产品既保留了澳门特色,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手信店不仅是美食的提供者,更是澳门文化的传播者。咀香园的包装袋上印有大三巴等各种澳门元素,成为游客了解澳门的窗口。黄若礼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文化融合,让更多内地人了解澳门传统文化。”

在澳门,有几家手信店特别值得一逛。首先是咀香园,这家老字号不仅产品丰富,更承载着澳门手信业的发展史。其次是晃记饼家,这家创立于光绪年间的店铺,至今仍坚持纯手工制作老婆饼,是澳门传统手工艺的活化石。最后是李志勇的杏仁饼店,这家拥有50年历史的老店,保留了最古早的炭烤杏仁饼做法,是体验澳门传统味道的绝佳选择。

澳门的手信店,不仅是一家家小店,更是一部部活生生的城市发展史。从传统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企业,从“夕阳产业”到旅游名片,澳门手信业的变迁折射出这座城市2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既是澳门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创新的实践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成为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融之城的独特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