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在安徽省淮南市,有一座历经千年沧桑却鲜为人知的古城墙。这座城墙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之一。然而,与平遥、丽江等知名古城相比,寿县古城墙却鲜为人知,仿佛被时间遗忘在角落。
寿县古城墙的周长达到7147米,高8.33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墙采用“外直内坡”的结构,外侧以条石砌筑,内侧培有黄土形成斜坡。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城墙的稳固性,还在战时便于士兵快速登城,在汛期则能增强防洪能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寿县古城墙不仅是一座军事防御工事,更是一个精妙的防洪系统。城墙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城内设有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在城墙的四个角落,设置了拐角塘和大小不等的蓄水塘,收集雨水和生活用水。这些水最终通过城墙底部的涵洞排出城外,与护城河、淮河等水系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网络。
城墙的四个城门设计也颇具匠心。南门“通淝”地势较高,作为主城门;其他三个门则错开布置,东门平行错开4米,西门、北门做90度交角处理。这种设计在战时可以减缓进攻者的冲击,在汛期则能改变洪水的冲击方向,保护瓮城安全。
最令人称奇的是城墙上的“月坝”设计。月坝以城墙转角为圆心,向上建筑一个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周围围护以厚实的堤坡。月坝内设有闸门,可以控制内外水位,防止外水倒灌入城。这种巧妙的设计,使得寿县古城墙在1991年成功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集军事防御、防洪排水于一体的古代工程杰作,却在现代被逐渐遗忘。究其原因,或许与寿县的地理位置有关。寿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但随着时代变迁,其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同时,寿县经济相对落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使得这座古城墙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如此,寿县古城墙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它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千年寿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城墙上的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倾听、去发现。
如今,寿县古城墙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们期待着这座被遗忘的古城墙能够重新焕发生机,让更多人了解它的价值,感受它的魅力。毕竟,每一座古城墙都是活着的历史,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