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近视都会发生遗传,以下三种因素会增加近视遗传机率。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近视并非简单的遗传疾病。一项涉及超过50万人的研究发现, 近450个基因中的约1000个遗传变异可能与近视有关 。这意味着近视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基因决定。

遗传在近视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显示, 近视的遗传度约为50%~90% ,即一半以上的风险来自遗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近视的孩子一定会近视。事实上,孩子遗传的是“容易近视的体质”,而非近视本身。

表观遗传学研究进一步揭示,即使 父母本身没有近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可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而影响后代的近视风险 。这意味着,预防近视应该从父母做起。

除了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同样至关重要。其中,户外活动时间的长短是一个关键因素。澳大利亚学者对4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三年跟踪研究发现, 只要在户外待足够长的时间,就能有效预防近视 ,无论是否进行体育活动。中国体育总局主办的《中国体育科技》也指出,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率呈负相关。

生活方式同样会影响近视风险。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昼夜节律失调、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等都可能增加近视的可能性 。教育部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由于户外活动减少,9省份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鉴于近视的复杂性,预防近视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应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应在日间户外强光下活动至少2小时,并保证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其次,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最后,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不仅仅是需要一副眼镜那么简单。高度近视会增加视网膜脱离等致盲病变的风险,严重影响未来生活质量。目前, 中国已有6亿人近视,其中中小学生超过1亿 ,初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科学的近视防控已刻不容缓。

总的来说,近视的发生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复杂机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多方协作,才能为孩子们的光明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