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闪电不打雷?没玩特效,这是“云闪”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天空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却听不到雷声。 这不是特效,而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云闪”现象。

“云闪”是指云层内部或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现象。 与我们常见的“云地闪电”(即地闪)不同,“云闪”发生在高空,雷声往往被云层遮挡而难以传到地面。因此,我们常常只能看到“闪”,却听不到“雷”。

“云闪”的形成源于同一云层中不同部位电荷的差异。 当云层内部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这种放电过程极为迅速,通道向上发展的速度可达3~3.3×105米/秒。在放电过程中,闪电会在大气中形成多条高温高热的放电通道,电流在这些通道中快速移动,频率远高于普通的地闪,因此呈现出频闪的效果。

虽然“云闪”看似美丽,但它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对微电子设备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科学家们发现, “云闪”能在大气中形成多条高温高热放电通道 ,这些通道中的电流快速移动,产生的电磁波可能对地面的微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或损坏。

为了更好地研究“云闪”,科学家们开发了闪电宽带干涉仪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研究人员对中国南方(广东)地区的“云闪”时空演变特征、辐射及其相应电场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云闪”的放电过程可以分为活跃阶段和最后阶段。在活跃阶段,主放电通道形成,云内电荷结构呈现出上正下负的偶极性特征。而在最后阶段,辐射源主要在早期形成的通道内出现,其活动特征与地闪的回击过程相似。

“云闪”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电学现象,还对雷电防护、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云闪”,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雷电活动,为相关领域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云闪”作为大气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结果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系统。

总的来说,“云闪”这一自然现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关于“云闪”的奥秘被揭示,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