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还在吃秋水仙碱?肾内科医生给出了这五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经典药物,但其使用方法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近期,肾内科专家提出了关于秋水仙碱使用的五点建议,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新的指导。

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独特,它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同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有效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并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此不具备降血尿酸的作用。

正确使用秋水仙碱至关重要。根据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急性痛风发作时,秋水仙碱的推荐用法是首剂1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每日1-2次。关键是要在发作12小时内尽早使用,超过36小时后疗效会显著降低。研究显示,秋水仙碱能使90%以上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在12小时内开始消退,24-48小时内消失。

然而,秋水仙碱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它的治疗窗口很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腹痛、恶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周围神经病变等。因此,国内外指南都建议采用小剂量使用秋水仙碱,以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肾内科专家提醒,秋水仙碱并非适用于所有痛风患者。以下六类人群应特别谨慎:

  1. 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肾衰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10ml/min)应禁用。
  2. 肝功能损害者: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
  3. 存在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者:秋水仙碱可能抑制骨髓,引起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4. 正在接受钙调蛋白抑制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抑制剂或CYP3A4抑制剂治疗者:这些药物可增加秋水仙碱的血药浓度,增加中毒风险。
  5. 服用他汀类药物者:秋水仙碱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溶解风险。
  6. 男性备孕期患者:秋水仙碱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可能影响精子质量。

除了秋水仙碱的使用,肾内科专家还提出了痛风患者的九项护肾法则:

  1. 保证充足饮水量: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L。
  2. 保持正常体重:目标BMI<25kg/m2。
  3. 健康生活,规律运动:每周3-4次,总150-300分钟。
  4. 少吃红肉,多吃蔬菜:减少嘌呤摄入。
  5. 海鲜及淡水鱼适量:谨慎食用。
  6. 戒酒,戒果糖:避免增加血尿酸水平。
  7. 慎重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升高血尿酸的药物。
  8. 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维持血尿酸持续达标(<300-360umol/L)。
  9. 有助于降尿酸的食物:牛奶、咖啡、樱桃等。

总的来说,秋水仙碱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同时,痛风患者还应遵循全面的护肾法则,以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并发症。只有将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痛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