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训练了那么多支新军,为什么袁世凯的北洋军能一支独大?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Image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意识到旧式军队已无法应对近代战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袁世凯抓住机遇,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成功打造了一支独步天下的北洋军。

袁世凯的崛起始于小站练兵。1895年,他接手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将其改名为“新建陆军”。在天津小站,袁世凯按照德国和日本的模式,对这支军队进行了彻底的现代化改造。他不仅引进了西式的军事制度和训练方法,还特别注重培养军官队伍。为此,他设立了天津武备学堂,为北洋军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据统计,在北洋军的体系中,来自天津武备学堂的军官占到了74%。

袁世凯深知,要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的军队,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他借鉴了清朝的“勇营制度”,在招募士兵时鼓励属下们拉自己的乡亲和家丁入伍。这种做法不仅加强了士兵对长官的人身依附,也使得北洋军形成了以袁世凯为核心的紧密团体。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言:“无论是官职升迁还是俸禄多少,都由袁世凯以及他的将领们制定,清廷已完全控制不了这支队伍。”

在政治上,袁世凯展现出了高超的投机手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他参与了“东南互保”,赢得了列强的信任。1901年,他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此掌握了华北地区的军事和外交大权。袁世凯利用这一职位,不断扩大北洋军的规模和影响力。到1904年,他已经编练出了北洋军六镇,成为清末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袁世凯的政治投机不仅体现在对外关系上,更表现在对内斗争中。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上台后试图打压袁世凯。然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袁世凯趁机提出了“明年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事变之人、解除党禁、全权指挥军队、充足军费”等六项条件,实际上是要挟清政府交出军政大权。

在南北议和中,袁世凯更是左右逢源。他一面派北洋军镇压革命军,一面又与革命党人暗中谈判。最终,他迫使清帝退位,自己则顺利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以全面掌握中央的政治、军事权力为标志的北洋军阀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袁世凯的成功,除了个人能力和政治手腕,还得益于列强的支持。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袁世凯作为山东巡抚,不仅未让治下爆发动乱,还积极保护洋人。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列强的好感。在清末民初的权力更迭中,列强普遍认为袁世凯是维护中国稳定、保护外国利益的最佳人选。

综上所述,袁世凯的北洋军之所以能够一支独大,是因为它集现代化建设、严密组织、政治投机和列强支持于一身。这支军队不仅是袁世凯个人野心的工具,更是近代中国复杂政治生态的产物。它的崛起和衰落,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动荡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