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1934年11月16日,一支年轻的红军部队从湖北红安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达9000里的长征。这支被称为“北上先锋”的部队,就是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作为唯一一支在长征中建立根据地的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五军不仅人数不减反增,还成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建立了特殊的功勋。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率先到达陕北,成为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
这支被称为“娃娃军”的部队,平均年龄不到20岁,却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血战独树镇的战斗中,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一马当先,率领部队同国民党军队殊死血战。此一役,红二十五军数百名战士牺牲,吴焕先也在这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之路,也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道路。大别山区的人民,对红军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在红安县七里坪镇,至今还流传着一个“舍子救红军”的英雄故事。1928年5月的一个傍晚,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王树声被敌人追杀到麻城县西张店村,躲进了老百姓周家姆的家。周家姆让大儿子王政道换上王树声的衣服,被敌人捆走。王树声脱离了险境,王政道却牺牲了。悲痛欲绝的周家姆又将其他三个儿子相继送进了红军队伍。
正是有了像周家姆这样的人民的支持,红军才日渐壮大,不断夺取胜利。出发时总兵力只有2980余人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兵力达到3400多人,这还不包括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74师等部队。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 。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正如毛泽东后来评价的那样,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