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刺胞动物门—黏体动物纲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黏体动物纲(Myxozoa)是一类水中的寄生虫,属于刺胞动物门。这个纲包含了超过1300个物种,其中许多需要两个宿主,如鱼类和环节动物或外肛动物。黏体动物的孢子大小不一,从10-20微米到2毫米不等,具有独特的感染机制。

黏体动物纲主要分为两个亚纲:黏孢子虫亚纲(Myxosporea)和软孢子虫亚纲(Malacosporea)。黏孢子虫亚纲是最为多样化的,包含了近1100种生物。其中,脑粘体虫(Myxobolus cerebralis)是一种著名的鲑鱼和鳟鱼寄生虫,其孢子侧面观似小扁豆,大小为(6.5-7μm)×(7.5-8μm),由6个细胞组成。

黏孢子虫的生活史相当复杂,通常需要两个宿主。以脑黏体虫为例,其发育史包括三角孢子虫期、孢子原生质期和黏孢子虫期。在接触鱼宿主后,孢子原生质经历有丝分裂生成更多的变形虫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深入组织层,最终到达脑软骨。这种复杂的生命周期使得黏孢子虫能够广泛分布并影响多种鱼类。

黏孢子虫对鱼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在中国,黏孢子虫病在各地淡水鱼养殖区都有出现,有时甚至引起流行病。例如,在湖北省曾出现大量野鲤碘泡虫侵袭当年鲤鱼的体表、鳃和肠道,导致鱼种极度消瘦死亡。在长江中下游及北方鲤鱼网箱养殖等养殖场,黏孢子虫病也常导致鱼种生长缓慢或死亡。

相比之下,软孢子虫亚纲的物种较少,仅包括两个属的3个种。其中,Buddenbrockia plumatellae是一种特殊的软孢子虫,其身体构造接近两侧对称,但实际上是四侧对称的。这种独特的结构曾引发对其分类的争议。

黏体动物纲的分类历史充满了争议。最初,它们被认为是一类原生动物,后来的分子研究表明它们更接近刺胞动物门。然而,一些研究结果似乎又指向两侧对称动物。最终,通过对Buddenbrockia plumatellae等物种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确认黏体动物纲是刺胞动物门的一员,与水母亚门关系最为密切。

黏体动物纲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动物界的认知,也为我们理解寄生虫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它们独特的寄生生活方式和复杂的生命周期,为我们研究寄主-寄生物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揭示更多关于这些微小但重要的寄生虫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