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并不等同于糖尿病肾病,但这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发布的专家共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1.73 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超过3个月。
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具体来说,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或ACR是评价尿蛋白的主要指标。正常情况下,ACR应低于30 mg/g,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低于30 mg。当ACR介于30
300 mg/g之间,或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在30
300 mg之间时,被认为是微量白蛋白尿,这通常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当ACR超过300 mg/g,或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大于300 mg时,则属于大量白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已进入较严重阶段。
然而,仅凭尿蛋白一项指标并不能确诊糖尿病肾病。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达成的共识指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如糖尿病病程、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值得注意的是,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严重者可引发肾衰竭。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和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ARB)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对于血糖控制,除了传统的胰岛素治疗外,新型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也被证明能有效控制血糖,同时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限制盐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适量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同样重要,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然而,这些治疗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而无法逆转糖尿病肾病。因此,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糖尿病肾病。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