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怎么回事?4种疾病可引起胃出血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胃出血,医学上称为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道、胃到十二指肠之间的消化道出血。虽然胃出血患者仅占住院病人的2%,但其死亡率却高达10%。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合并肾、肝、肺、心脏衰竭,胃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会分别飙升至60%、40%、60%和30%。这一数据凸显了胃出血的严重性和潜在的致命风险。

胃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四种疾病特别值得关注,它们是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胃癌。

胃溃疡是胃出血的首要原因

胃溃疡是最常见的胃出血原因之一。当胃黏膜受到破坏,血管暴露在外,就可能导致出血。过度劳累、情绪波动、不规律饮食和过量饮酒等因素都会加重溃疡面的损伤,从而引发出血。一项研究显示,在胃出血患者中,约30%是由胃溃疡引起的。

食管静脉曲张与肝硬化密切相关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当肝脏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时,食管和胃底的静脉会扩张,形成曲张。如果这些曲张的静脉破裂,就会引起大量出血。在肝硬化患者中,约20%的胃出血是由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

急性胃黏膜病变不容忽视

急性胃黏膜病变通常由应激、药物或酒精等因素引起。在严重创伤、大手术或危重疾病后,胃黏膜可能会发生急性炎症和糜烂,导致出血。这种情况下,出血往往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在胃出血患者中,约10%是由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

胃癌是胃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

虽然胃癌引起的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其危险性不容忽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它可能会侵蚀胃壁的血管,导致出血。在胃出血患者中,约5%是由胃癌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胃出血可能是其早期表现之一。

胃出血的症状包括呕血、黑便、头晕、乏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诊断通常通过内镜检查进行,治疗则根据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而定,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预防胃出血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限制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适度饮酒、戒烟、积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胃出血的风险。

总之,胃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其原因、症状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