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暴殄天物”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但你是否知道其中的“殄”字应该如何正确发音?这个字的读音是 tiǎn,而不是 zhěn。那么,这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殄”字的本义是“尽”或“绝” 。在《说文解字》中,“殄”被解释为“尽也”,即表示彻底消灭或耗尽。这个字的字形结构也很有意思:它由“歹”和“㐱”两个部分组成。“歹”在甲骨文中像人的残骨,常用来表示死亡或灭绝;而“㐱”则指稠发,表示数量多。因此,“殄”字的形象含义就是人的残骨多如稠密的头发,大肆杀戮至灭绝。
在成语“暴殄天物”中,“殄”字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引申。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原意是指商纣王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来引申为不知爱惜、肆意糟蹋东西。这里的“殄”字,不再仅仅指对人的杀戮,而是扩大到了对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破坏。
从“暴殄天物”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的态度。在古代,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上天赐予的,应当珍惜和合理利用。随意破坏自然资源被视为一种罪恶行为。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朴素认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生态平衡。这种做法与“暴殄天物”的含义不谋而合。直到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重新受到重视 。
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暴殄天物”这个成语时,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批评浪费的词汇,更是一个提醒我们珍惜自然资源、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警钟。在这个意义上,“暴殄天物”这个古老的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