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古语有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这既是学仙之道的修行捷径,更是人们提升命运的重要法门。
凝神于夹脊,洗心止念,能达到无心忘我的境界。
进而透过泥丸,连接命门与原始祖气,使得精气神融为一体,从而涵养本源,护佑命宝。
因此,它不仅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基本功法。
意守夹脊双关,上可以通达天谷泥丸,下可深入阴跷尾闾,中黄直接贯通,使真气在全身周游,贯穿百脉。
一、中黄直透,性命双修
夹脊双关位于人背脊二十四节之正中央,正是在背部两肩胛之尖中间的空窍。
闵一得提到,该窍在“脊前脘后,而有形无形。
未开谓之玄关,既开谓之玄窍。
学者行至虚极静笃时,此窍才显现。
胎息恰在于此,我的元神在此升降,便是得道的途径”。
《皇极阖辟仙经》称此处为中黄,又名神室、黄房,名称虽异,但总之乃是先天休养之所,由此升降,因此称中黄直透。
此地为证道的捷径,先天升降的通道。
因此,这里也是结胎、养胎、脱胎之处。
《易经》云:“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和之至也。”所以,凝神于夹脊,感受极致通畅,有如炽热之火涌现,即为入窍的证明。
修行者无论是行住坐卧,都应常常心藏于夹脊之窍,守之不离。
如此一来,天地的正气便可随鼻呼吸而进,凝聚于丹田,为养生之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将如月在水般明朗,散去邪火,消去杂念,平息动心,止住妄想。
妄想止,则真息自现;真息无息,真念无念。
若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
性存命固,息念俱消,进入虚无之境,此乃性命双修的第一步。
二、凝神气穴,救护命宝
夹脊双关乃是修行的道路。
因此此窍可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阳灵,救护命宝。
这何尝不是修行的真谛呢?但欲通此窍,必须先穷想山根,进入虚无的境界,唯有这样,呼吸之气方能逐渐透过泥丸,畅通夹脊,与天心祖窍相接。
南樵子指出:“此段工夫妙在将双关所凝之神藏于气穴中,守而不离,则天地原始之气得以相通而来。”《皇极阖辟仙经》云:“这段工夫,神既入窍,则呼吸仍在窍内,而吾鼻之呼吸仅有一点,微乎其微,方才为入窍之证。
坚持不懈,则命根得以稳固,命宝得救,修炼工夫方可谈及。”
三、补亏正法,接命添油
修行者每日进入修行之时,首先需宽衣解带,放下万缘,然后排出一、二口浊气,待心平气和后,再缓慢吸入外界的清气于绛宫。
心态平和后,心意集中于双眼之间的山根穴,不断凝定意念,继而向泥丸提高。
再将玉枕倒转,直注夹脊。
神若抵达夹脊后,应静心息气,养护自身的浩然之气,不忘初心,专一于此,不允许杂念生起。
每日如此修持一到两小时,或多坐更佳。
若气壮者五到六日便可觉察到夹脊中热如焚,伴随跳动感;如气弱者十天半月后,自会领悟夹脊中的热感。
一旦经历如此情景,便可以心意将此炽热之火送入两肾之空窍。
随即感受到两腰的跳动,察觉到跳动不止时,即以意导入阴跷。
到达阴跷后,又能感受到其掣掣的跳动;虽有跳动也不必理会,久之自觉全身舒泰,心如陶醉,遍体脉络皆觉活跃,温暖如沐春风,深深地休息于阴跷海底。
此时片刻自然凝定,细心观察阴跷所生真阳之气,如烟袅袅升起,至小腹,再上升至脐轮;久之,复由脐轮下降至阴跷,反复如此上下升降,借此静观自然的化合之机。
此时最忌杂念生起,若一旦产生念头则无益。
总而言之,只要遵循此法,务必将无私无念之神长住于阴跷而不出。
若安居已久,神自然能化气,气亦能化精。
精足则气自生,神自旺,精气神融为一体,斯为真正的修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