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1966年,十年动乱的特殊时期迅速波及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学秩序陷入一片混乱。
为了解决高校的武斗问题,1968年,毛主席将身边工作人员派往高校,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环境。
在这些被派遣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名叫谢静宜的人。
她曾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被称为“小谢”。
随着这段特殊时期的推进,她逐渐走入政治舞台,担任北京市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然而,与江青结盟的“小谢”,最终成为“四人帮”的一员。
关于她的经历,究竟有哪些故事呢?
进入高校后,谢静宜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及革委会副主任。
1970年,当选为北京市委常委,1973年更进一步,成为北京市委书记(那时设有第一书记)及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升为副省级干部。
在这十年特殊时期,谢静宜虽然取得些许功绩,但错误的行为却更多。
她所做出的功劳是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之前,因丈夫苏延勋在空军党委的工作,她得知林立果可能的叛变,并将此消息传达给毛主席,帮助毛主席避免了林立果的阴谋。
然而,尽管有过这样的功劳,谢静宜在这段特殊时期却犯下了诸多错误。
例如在1975年,她与江青联手,站出来诬陷周总理,借助批评周公的方式来攻击他。
除了诬陷周总理,她还与迟群密谋,让教育部副部长周宏宝站出来,进行对教育部部长周荣鑫的迫害,最终导致周荣鑫的死亡。
在四届人大会议后,邓小平重新复出,并试图进行全面整顿,但谢静宜却多次在公开场合攻击邓公,声称他搞“右倾翻案”,导致邓公再次被停职。
1976年,华国锋、李先念与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商讨对付“四人帮”,吴德提议抓捕“四人帮”的核心成员,包括谢静宜。
华国锋同意了这一提议,1976年10月6日,谢静宜被捕,随后隔离审查。
1983年,在审判“四人帮”成员时,谢静宜因坦白表现良好,被免于起诉。
按理说,她在整个特殊时期犯下的错误严重,即便有坦白表现也不应如此。
为何谢静宜会被免于起诉呢?
对此,知情人惠宪钧在接受采访时做了具体说明。
惠宪钧曾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与谢静宜和迟群交往密切,对谢静宜的情况非常了解,并参与过“四人帮”的审判工作。
据惠宪钧透露,谢静宜有一本专门的小本子,记录了各位领导的讲话和指示。
审判时,她将这些记录作为证据,声称自己只是执行命令。
正因为这一点,谢静宜最终未被起诉。
晚年的谢静宜居住在北京,享有稳定的退休金,生活与医疗条件也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