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承担着过滤血液、储存能量和产生胆汁等重要功能。然而,这个默默工作的“化工厂”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可能会引发致命的肝功能衰竭。据统计,肝衰竭的病死率高达73.9%,其中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更是高达87.8%。因此,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的早期信号至关重要。
以下是7个不容忽视的肝功能衰竭信号: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是最明显的肝功能衰竭症状 。这是因为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导致其在体内积累。
腹水:肝脏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导致腹腔内液体积聚 ,造成腹部鼓胀。这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压迫其他器官,引起不适。
食欲不振:肝脏疾病常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引起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不要轻易将其归因于“胃口不好”。
皮肤瘙痒: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胆汁淤积 ,刺激皮肤神经,引起持续性的瘙痒感。
出血倾向:肝脏负责产生凝血因子 ,当其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
疲劳乏力:即使充分休息,仍感到极度疲倦 ,可能是肝脏无法有效代谢能量物质的信号。
意识障碍:在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毒素无法及时排出 ,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甚至昏迷。
这些症状背后,是肝脏细胞的大量坏死和功能障碍。当肝脏无法正常工作时,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毒素在体内积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即使受损严重也可能没有明显疼痛。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中国,约80-85%的肝衰竭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而在欧美国家,药物性肝损伤则是主要原因。
预防肝功能衰竭,首先要避免危险因素。合理用药,不滥用药物;适度饮酒,最好完全戒酒;接种肝炎疫苗,避免接触可能感染肝炎病毒的环境。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
最后,定期体检是发现肝脏问题的最佳方式。对于有慢性肝病史或高风险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肝脏健康。记住,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战胜肝功能衰竭的关键。让我们一起重视肝脏健康,为这个默默工作的“化工厂”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