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寿光大集有哪些?攻略来了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在山东省寿光市,有一个特殊的“大集”。这里不卖货,却人气爆棚;没有商品,却能满足村民的各种需求。这个名为“民生服务大集”的创新之举,正在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

寿光大集,这个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传统集市,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单纯的商贸活动,到如今集公共服务、农技指导、健康义诊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寿光大集的转型之路,折射出这座农业大市的创新思维。

“以前赶集就是买点东西,现在还能给菜‘看病’!”崔岭西村村民崔雪梅的话道出了大集的新变化。在“民生服务大集”上,村民们可以享受到农技专家的现场指导,解决大棚种植中的各种难题。这种将专业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的做法,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更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洪科介绍:“我们整合分散的服务资源,理出民生服务项目库,形成一张‘菜单’。办‘大集’前,驻村干部征集村民需求,让大家按需‘点菜’。”这种“点单式”服务模式,让政府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在“民生服务大集”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生态。市直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主动下沉、贴近群众的服务者。从健康查体到法律咨询,从惠农信贷到政策宣讲,各种服务应有尽有。正如一位村民所说:“以前看病要赶几十里路,现在专家就在家门口。”

这种创新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通过与群众的直接互动,政府部门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民意,及时调整政策方向。正如寿光市医保局局长黄树忠所说:“‘大集’也能为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一手资料’,推动政策持续完善。”

寿光大集的转型,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它保留了集市的热闹氛围,又注入了新时代的服务理念;它既满足了村民的物质需求,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能,也增强了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展望未来,寿光大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领域?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如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传统集市到公共服务平台,寿光大集的蜕变,为我们展示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无限可能。它不仅是一个集市,更是一个连接政府与民众的纽带,一个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大集”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基层治理新生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