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怎么读?有什么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毓”字的读音为yù,它是一个会意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在甲骨文中,“毓”字的构形有多种表现方式,但都与生育有关。其基本构形包括一个倒置的“子”字,代表新生儿,周围常有几点,象征婴儿出生时流出的体液。左侧则常有“女”、“母”或“每”字,表示生育者为女性,特别是母亲。

“毓”的本义是生育、养育。《说文解字》中解释“毓”为“养子使作善也”,即养育孩子使其向善。在《周礼·天官·大宰》中提到“以九职任万民,二曰田园毓草木”,这里的“毓”字即指种植、培育草木。此外,“毓”字还引申为孕育、产生,如“钟灵毓秀”中的“毓”,意指美好的事物孕育而生。

在现代汉语中,“毓”字多用于人名,也作为姓氏使用。虽然“毓”和“育”在生育产子的意义上可以通用,但“育”字在抚养教育等引申义上使用更为广泛。

“毓”字的字形演变也反映了其意义的发展。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和楷书,字形逐渐简化,但生育、养育的核心意义一直保留。在《康熙字典》中,“毓”字被解释为“与育同”,进一步说明了它与“育”字的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毓”字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生育、养育的重视,以及对生命孕育过程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