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风云(五七)北周第一名将宇文宪,为何在宇文赟即位后被处死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他的皇叔宇文宪。这一决定不仅震惊了朝野,也成为了北周政权衰落的转折点。

宇文宪,字毗贺突,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七子。他生性通达,有度量,在北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德五年(576年),宇文宪奉命率军围攻北齐的晋州,最终攻克邺城,灭掉了北齐。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甚至在唐宋时期被列为古代名将之一。

然而,宇文宪的显赫功勋却成为了他悲剧命运的根源。宇文赟即位后,对这位功高震主的皇叔产生了深深的猜忌。宇文赟担心宇文宪会像宇文护那样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这种猜忌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北周的历史上,宇文护曾先后废杀了两位皇帝,宇文邕(宇文赟的父亲)正是通过诛杀宇文护才得以稳固皇权。

宇文赟的猜忌并非仅仅源于宇文宪的功勋,更重要的是宇文宪在关陇集团中的影响力。关陇集团是北周政权的核心力量,而宇文宪作为宇文泰的儿子,自然在这一集团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宇文赟意识到,只要宇文宪在,他就无法真正掌控朝政大权。

在这种情况下,宇文赟决定先发制人。他召来李纲,试图罗织罪名诬陷宇文宪。然而,李纲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无奈之下,宇文赟只能以其他罪名处死了宇文宪,并给他加上了恶谥“炀”。

宇文宪之死,标志着北周政权内部斗争的白热化。宇文赟的这一决定,不仅失去了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激化了与关陇集团的矛盾。此后,宇文赟与关陇集团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北周政权的衰落。

宇文宪的悲剧,折射出了中国古代皇权与功臣之间的永恒矛盾。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却因为功高震主而惨遭杀害。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宇文宪个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北周乃至隋唐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