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全球人口预期寿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9年至2021年, 全球预期寿命下降了1.8年,降至71.4岁 ,回到了2012年的水平。这一逆转趋势主要由COVID-19大流行造成,但同时也反映出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放缓的长期趋势。
然而,即便在这一背景下,长寿人口仍在持续增加。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 80岁及以上老人占调查对象的71.2% ,百岁老人有3665位。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长寿与生活质量关系的深入思考。
长寿确实带来诸多益处。密歇根大学的 长寿确实带来诸多益处。 现,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等认知障碍的几率较低。研究显示, 乐观、尽责、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等积极心理因素有助于延缓认知能力下降 。此外,长寿还意味着有更多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享受生活。
然而, 长寿也带来一系列挑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尤其是慢性疾病和认知障碍。这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长寿也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的经济支持,对养老金体系构成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人层面,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持续的学习都至关重要。家庭层面,需要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社会层面,应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供就近的用餐、短期照料等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 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老年人的生活。 调查显示,65-69岁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占比超过五成,百岁及以上老人仍有1.3%使用智能手机。这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社交和娱乐的途径,有助于缓解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长寿的悖论也日益凸显。单纯追求寿命的延长可能并不等同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正如美国遗传学家戴维·辛克莱尔在《寿命》一书中所言,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健康寿命”,而非仅仅延长生命长度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长寿的意义,将重点放在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更有意义、更高质量的生活。
在这个长寿时代,我们需要平衡延长寿命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系。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社会和政策层面的共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活得长,活得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