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青州博物馆,这座位于山东青州的县级博物馆,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小大博物馆”之称。作为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地位,在中国博物馆界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走进青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新馆建筑。这座由汉唐风格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建筑,占地面积达50934平方米,展陈面积是旧馆的5倍。步入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青州2200年建城史的沧桑与辉煌。
在众多馆藏中,有三件被誉为“镇馆之宝”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首先是东汉时期的“宜子孙”玉璧,这块全国同时期罕见的大型出廓玉璧,由整块和田玉料雕琢而成,内区饰蒲纹,外区饰螭虎纹,两条透雕盘龙间刻有“宜子孙”三字,寓意深远。其次是明代青州人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这是目前发现的明代及明代以前唯一一份殿试卷,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最后是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群,这批跨越北魏到北宋近500年的造像,数量之大、雕刻之精、贴金彩绘保存之完整,在中国佛教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除了这些国宝级文物,青州博物馆还藏有5万余件各类文物,其中3000多件为国家珍贵文物。从陶瓷、青铜到书画、石刻,门类齐全的藏品让这座县级博物馆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堪比大型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珍贵文物,青州博物馆在新馆建设中加大了科技投入。LED屏幕、全息投影等现代化展陈手段的运用,让观众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展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例如,在有邻衡王府展厅,通过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穿越”到明代衡王府内,感受当时的生活场景。
作为5A级景区的一部分,青州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文物的殿堂,更是一个面向公众的文化教育平台。今年暑假,青州博物馆与新华网、猿辅导素养课联手打造的“2024博物新知计划”科普互动展,就为观众提供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国宝奇遇记”。通过《文物新知手册》引导,观众可以在博物馆内完成一系列互动任务,深入了解文物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青州博物馆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丰富的藏品和现代化的展陈方式,更在于它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作为青州古城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博物馆还计划在馆内增设4D影院、文创商店、青少年活动室等区域,打造集参观展览、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场所。
从1959年益都县博物馆挂牌成立,到如今成为全国知名的县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博事业的进步。它不仅是一座保存和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