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深山之中,有一个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的神秘村落——俄亚大村。这个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纳西族古村落,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而备受关注。
俄亚大村位于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宁蒗,四川稻城、木里五县的交界处,高山与大河将这里与外界长期阻隔。从木里县城到俄亚大村,地图上直线距离仅为80公里,但实际行车距离却长达290公里,且道路崎岖险峻,需要15个小时才能到达。这种极度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俄亚大村保存下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古老的纳西族习俗,形成了一种遗世独立的神奇与宁静。
在这个被誉为“世界仅存,中国唯一”的纳西古寨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罕见的婚姻习俗——一妻多夫制。据当地村民介绍,这种婚姻形式主要存在于兄弟之间。例如,古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纳西族人,有两个丈夫,他们是一对亲兄弟。三人于1998年结婚,婚后一直和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育有两女一儿。古米对自己的婚姻和生活非常满意,脸上总是带着幸福满满的笑容。
一妻多夫制在俄亚大村的存在,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源。这种婚姻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时期,当时的女性在社会中具有领导地位。在古代中国,一些家庭由于贫穷,可能让兄弟共同服侍同一个妻子。明朝温州乐清县近海的村庄手巾嶴即以一妻多夫闻名。这种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家族财产的分散,保持家庭的团结和稳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妻多夫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这种婚姻形式与现代社会倡导的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理念存在冲突;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家庭关系的复杂化、子女抚养权的争议等。尽管如此,俄亚大村的村民们似乎并不急于改变这一传统。他们认为,这种婚姻形式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俄亚大村也在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村委会副书记高若表示,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素养。同时,古老的俄亚大村也搭上了现代互联网的快车,全村约有50名网红积极、努力地向全世界推介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古村落群,让大村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
俄亚大村的一妻多夫制,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纳西族独特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碰撞的一个窗口。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是俄亚大村乃至所有面临类似情况的少数民族地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