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源于扬州吗?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扬州炒饭,这道享誉全球的中式炒饭,其起源地究竟是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起源于江苏省扬州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源自广东省。

扬州炒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有说法称,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将他喜爱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从而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形。还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航行在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就开始食用鸡蛋炒饭。到了明代,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了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型。清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虾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渐演变成多品种的什锦蛋炒饭。

然而,另一种说法则指出,扬州炒饭实际上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广州。当时,广州有一家名为“聚春园”的淮扬菜馆,以虾仁、叉烧和海参制作出一道名为“扬州锅巴”的食物。后来,有酒楼将锅巴改为炒饭,命名为扬州炒饭,结果大受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海参的价钱较昂贵,所以逐渐从扬州炒饭的食谱剔除,却令扬州炒饭得以大众化,口感和味道也更佳。

无论其起源地如何,扬州炒饭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通过赴海外经商谋生的华人,特别是扬州厨师,扬州炒饭传遍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方,扬州炒饭的配料也因地制宜地发生了变化。例如,有些地方由小虾仁变成大虾仁切段,金华火腿切细末改成叉烧丁。到了海外,玉米粒、青豆、火腿肠等也被加入菜谱。

2002年,扬州市烹饪协会发布了扬州炒饭行业标准,规定了正宗扬州炒饭的用料和制作步骤。这一标准要求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和谐;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气味上要具有炒饭特有的香味。然而,这一标准也引发了争议。有专家表示,改善工艺、提升口感、增加营养无可非议,但行政规定来强制实行炒饭标准,难免不妥。

扬州炒饭的争议不仅仅在于其起源地,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这道菜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它从一个地方特色菜品,逐渐演变成全球知名的中式炒饭,体现了中华美食的魅力。无论其起源如何,扬州炒饭已经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世界各地华人的情感纽带。

在品尝扬州炒饭时,我们或许不必过于纠结其起源地。重要的是,这道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中华美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无论是在扬州、广州,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扬州炒饭都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