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1
人在出生之后,便拿到了一张通往死亡的通行证。
因此,东晋时期的抱朴子葛洪曾在他的著作中形象地描述道, 人生犹如一只被牵到屠宰场的羊 ,每走一步就离死亡更近一步。
这便是人生的真谛:生、老、病、死,生必有死,这也正是所有苦痛的根源。
若想摆脱这些痛苦,打破生死之轮,就必须修道,通过修炼提升自我,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成为一个得道之人。
得道之人被称为“真人” 。
真人超越生死,他与道融为一体,成为永恒的存在。
或有人认为今世过得不好没关系,来世还有机会重头再来。
这种思想与佛教的轮回观念相似。
佛教的“轮回”意味着不断转世,那么道家又是如何理解轮回的呢?
对于一些真正修行到家的大师,他们的生命是能够完全转世,元神得以延续。
然而,普通人若没有修行,则根本难以实现。
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三魂七魄。
一个活着的人的魂魄是一体的,这就是生命的真实存在。
自然,也有魂魄分离的情况,例如婴儿受到惊吓时,刚出生时的魂魄尚未稳定,可能会因此哭闹或出现抽风,严重的则可能发展为精神疾病,因为其魂魄尚未完全融合。
一般民间说是“魂吓掉了”,而道家有一些咒语和方法可以帮助其召回魂魄。
也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创伤或打击,导致魂魄分离,表现出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症状;还有些人由于自身魂魄不够坚固,缺乏正气与自信,或者道德失范,容易受到负面能量的侵扰,比如阴魂、邪祟等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在炼制意念丹药时,出现奇异症状,这通常被称作是“走火入魔”,这都是对丹道迷信的悲哀结果,须知道家修炼早于丹功的层次。
正常情况下,人的魂魄是团聚的,才会维持生命。
魂魄聚合的破裂,就会导致死亡 。
这时生命也随之散去。
魂魄之离散,既来源于生命本来的消耗,也与魂魄的力量不足有关。
道家有一些修炼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的魂魄避免分离。
《老子》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黄庭内景经》也说:“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通过修炼,人可以维持生命,使其长生,更可以与道合一,破除生死,升华为真人。
一旦魂魄散去,人的生命便无法再度封存,届时的魂魄将无以复原。
如同草上露珠,阳光一照便蒸发,无法复返。
当然,魂魄散去不是瞬间发生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因人而异,有的较长,有的则迅速。
据道家说,若有修行的人,其转世最长可驻世五百年。
最高的境界,是老子所言“死而不亡”,即死后元神不再消失,这就是“真人”。
2
那三魂七魄若已散失,生命又如何再现?
因为生命是由魂魄所组成,因此新的生命仍需通过魂魄的聚合来形成。
一个人的魂魄若已散开,将通过天地间的生命通道,与其他分散的魂魄重组,形成新的魂魄体,然后投生于肉体之上,即成为新的生命体,这样生命的精神便得以延续,这就是道家的轮回观。
所以,生命的转世是魂魄的重新组合,而非完全的复生。
完全的转世,唯高德大成者才能做到,得道的人甚至是载愿再来的,他的转世可以是百分之百的,不受造物主的限制。
但普通人的魂魄只能在分散后,脱离肉体,然后趁机与其他魂魄重新合成,成为新的生命的一部分。
因此,每个人下生之后,便不是独特的生命。
人类的生命实则是组合而成的,错综复杂。
《庄子》有言:“薪尽火传”(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火是始终存在的,如同生命本质,但柴灰烬之后,生命再于他处延续。
一根木柴如果燃尽,便成灰烬,它会滋养其他木柴,故而新的木柴上也蕴含着旧木柴的成分,形成转化。
《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开篇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便是讲鱼化为鸟之道理。
第二篇《齐物论》结尾也提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因生命皆由大道所化,得道则生,失道则亡,一切“物化”,归根结底皆是“道化”。
道家亦有一本经典《化书》,其中言及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化,甚至生与无生命之物也能互相转化。
人若丧命,魂魄分离之后,不必然变成他者的生命成分 ,或许会化作动物的魂魄,甚至变作土木金石的魂魄成分,因此有些土木金石也有灵性。
《化书》中说:“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
虚无所不至,神无所不通,气无所不同,形无所不类。
孰为彼,孰为我?孰为有识,孰为无识?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道家认为,能勘破这些的人,便能掌握其中奥义,通过真实的修行,达到“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的境界。
老子也曾言:“顺则凡,逆则仙,皆在颠倒之间。”
因此,一个人的生命,必含有他人生命的成分,这正是生命的奥秘所在。
一个人的生命存在,不知被重组过多少次,正因如此,奥妙的生命让人具有成千上万的特性,这些特性并非完全是后天所形成,而是承载过往生命的某种遗留,使得每个人都如同在连接着其他生命的投影。
追根溯源,一个人的生命与人类早期生命特性是息息相关的,生命亦源于那条漫长的途径,每个人都潜藏有古人生命的信息,并非一个孤立的生命体。
3
深究下去,人类的生命,皆由大道所化而来,每个人的个体生命都蕴含着宇宙大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便是“道德”。
《道德经》中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人类的道德是由大道所化生,而这正是宇宙的秩序之本。
这也使我们成为一个共同体的特性,这与佛教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略有不同。
因而,一个出生的人,并非毫无了解,他天生便携有大道所赋予的特质,遵循道德规范,我们传统文化称之为“天真”。
这是大道所给予的,使人得以与他及万物共同生存,保障平安。
在“生而知之”与后天的“学而知之”相结合之下,便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思想。
许多人好奇,道家如何看待轮回?道友们也许无法直接表述,或用佛教的轮回观来进行一些解释。
以下是我在国外十四年的研究成果之一所推陈出新之道家观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大量例证: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却感觉宛如曾经生活过;在某些陌生的环境中,突然感到毛骨悚然;见到某个陌生人,感到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何时见过。
遇到某个人其性格特质,往往会觉得他和某位早已逝去的亲人相似,拥有共同特点;碰到某些事情,似乎以前经历过,但实际生活中并未发生过。
我有一位俄罗斯弟子询问我道家看待轮回的观点。
在我解释后,他表示这确实契合他的生命经历,也解开了他心中的一些困扰。
因为他本人原是东正教徒,但后来他也信奉道教。
他童年时并不懂伊斯兰风俗,却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知道上厕所后用水清洗,因此他坚信自己身上必定有伊斯兰的生命成分。
此外,他还提到自己原本是男性,但总是有女性的爱好,例如喜欢逛商场、买衣服、做家务,甚至编织毛衣,这也暗示着他生命中有女性的组成成分。
能解释为,有些人转世后仿佛有狼心狗肺的本性,这与其生命的动物魂魄转化成分有关,往往代表与魔道的联系。
在国外弘法时,许多外国弟子千里迢迢而来,部分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甚至获得神父证书,后来却突然决定皈依道教。
有位外国朋友恳求加入我们的道家协会,他的外祖母自小能用咒语给人治病,连咒语的由来都不知晓,神父对此无法解释,只能称是上帝的恩赐。
一位外国的老人向我求诊,她说自己童年时家中有很多药草与虫子的瓶子,而她的祖父就是调制药酒的。
记得在巴塞罗那时,一位来自西班牙海岛的女病人告诉我,她已去世的母亲托梦给她,指引她找我针灸,甚至准确说出了我的名字与道观的名称。
她随后每年多次自费赴巴萨来就诊,花费高昂,并在我回国前又特意来看我,甚至要求我打印一张照片,供起来以示尊敬,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观察这些人的生命因缘,显然与中国人的魂魄构成相关。
我在国外教授汉语时,常给外国学生讲笑话,提到他们母鸡下蛋时不需教学却用汉语宣告“个大,个个大!”当代道教在西方的兴起,亦有中华魂魄与西方魂魄的结合成分。
从现实角度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实为肤浅,实际上深入的生命层面上的魂魄结合,显然比文化层面的交流更为丰富,这跨越了地域、时间甚至今世的界限。
4
老子提到的“有”,是万物之母,是形成万物的力量,而这种“有”并非人们所理解的有形,这是大道的本质。
因此,道教的复兴并非仅限于中华大地,而是走向全球。
道教文化在西方的渊源流长 ,正是未来复兴的前奏。
因为这是生命本质的“物化”与宇宙整体的“道化”所决定,大道的光辉闪耀在每一个生命、每一物质、整个人类与宇宙之中,渗透于心灵深处。
这如同道家的太极图,阴中寓阳,阳中藏阴,互为融合,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上的转化,这才是生命的本质。
因此,可见来世并不可信。
因为在来世,你的生命并不再是完整的你,当然今生的生命也不是单独形成的。
深究之后,这一身不过是个“假合”,或者称为“幻化”。
这个“假身”最终将要走向毁灭 。
普遍人难以看透,仍在“认假作真”。
而道家修炼则是“借假修真”,利用这具假身来帮助自身修证大道。
若修证出达到“元神出窍”的境地,则可“与道合真”,超越生死,彻底了结。
从而道家强调今生修持的重要性,修证达到相当境界的高真大德,有能力完成生命的转化。
如果未修炼成“元神”,或是偏离了修炼的方向,最多可成“阴神”——正如张紫阳祖师所言:“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
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若过于专注于修性,最终仅能成就“阴神”。
这一阴神也非凡,最多可驻世五百年。
五百年后,仍需“入身”,即需及时投生;若无法及时转世,阴神也要分散,重新组合,层次必然降低。
遇到此类情形,阴神常常承受巨大的痛苦,因为无法离开。
个别修行深厚的高德者若命功不足,身体已无法承载魂魄的存在,则留有阴神,其身体亦已衰败,必需迅速离开这座道德衰败的“大厦”,否则身故则无以逃离大厦。
然而即使大厦没有倾倒,阴神在某些情况下也无法离开,需承受漫长的折磨,这往往是因为修行与命功不足,没有能力离开身体,这便如同房子将倾,而人却未找着钥匙,无法脱身,助他人则无能为力。
这样的情形也时常发生,这就是道教所言的命功不足,即肉体未能承载魂魄之难。
5
因此, 道家呼吁“性命双修” ,以求实现若有若无, swiftly走过,如我师父即是夜晚穿法衣,叫醒身边的弟子,淡淡说道:“我要走了。”随即闭上眼便离去,犹如红光升空,轻松自在。
吕祖劝诫道:“单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如若命功不足,纵使阴神成就出世,依然难以抵达神圣之境。
还有一种状况,有些阴神离去后未能及时转世,甚至许多年后依然存在。
一位与我学道的老人,他自身没有多少文化基础,却曾经看到过这样的阴神,准确描绘出其相貌与穿着,通过三代之后的亲人证实了他的经历。
说起这些便是神通了,然而道教徒往往不言神通,因吕祖曾立天戒,禁止道徒“惊世骇俗”。
其实这位老人并未掌握深奥的道理,仅修了一些基本的静心功夫。
故而大家无须相信那些神通之奇特,初步静坐即可达成,关键在于切实修炼,非为寻求神通,神通乃修道中的副产品而已,不必加以张扬。
若偏重神通,便误入歧途,走向与道愈加远离。
提及阴神的转世,较之一般的魂魄转世来说更为有利,因为其不受魂魄分离之苦,且自性不昏迷,可以直接选择投生。
因此道家经典提到:“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
意指其来世本具修道的根基,能够继续修证至道成就,类似的人在我们的现实中均有。
在世间上,那些凡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常常认为轰轰烈烈的生活可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这样的灵魂往往最为冷漠,既不友爱他人,亦不珍惜万物,只有自我利益。
综上所述,这类人即便表面看似向善,亦不一定是发自内心,往往只是伪装作秀罢了。
一旦遭受死亡,其魂魄分散,绝不会再与他人之魂共构善良新生。
同样,任何人只要心向仁善,便算没有宗教信仰,其魂魄也会努力重塑出向善的生命。
而有宗教信仰的人,总是向善,能得到上天的庇护。
无宗教信仰者,只要行善避恶,同样可获得护佑。
此即道家神灵之特性,绝非其他宗教之不信即不护佑。
道家的衡量在于道德。
因此,人们不会认为自己因不信仰宗教而逃脱报应;或者今生今世胡作非为,来世再度转生便不再是自己。
殊不知,报应与宗教信仰无关,许多因果在今生已经显现,当然有时隐而不显,但善恶种子已经埋下,《太上感应篇》中均可得知。
请牢记,下一世的魂魄组合生命,仍由你所种下的种子共同构建,消失无踪,神的力量为无形而又真实之存在,命运的清算无处可逃。
这便是老子所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同时,老子也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所以道家常常劝诫人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做好事,不问前程。”这就像是日月轮转,山河千里,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
因此,一人待人与万物相处,需珍惜今生,因来世重组,则彼此不再相识,新的生命已不再是原身。
今生相遇,唯此机会难得,理应珍惜,切莫仇视。
我们无需厌世,何不热爱今世的生命。
热爱生命,乃道家观念。
我们不是俗人,看破红尘,亦非四大皆空,我们说四大有情。
因此,来世并不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为何?便是今世。
我们需要把握当下,如何把握?便是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务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唯有这短短的一百年,甚至有许多人无法活满百年,直面现实。
生命须用心把握,方能在自己掌控之中。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时每刻,如何能与道合一?又如何才能走通此路?
无论在工作、家庭与生活中,面对困难与障碍,如何克服?
这并非空洞理论,道家强调修行,需内心的坚定,而非外在的形式。
有些人担忧道家日渐衰微,何时复兴?须知,假如现在衰弱,培养起便是复兴的前提。
道家之生命力在于修道养德的真实精神,所谓钢梁磨针,功到自然成,凡此都说明道教的复兴只在早晚。
归根结蒂,道教乃中华文化之宝库,复兴之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舞,复兴之日,正是中华文化绽放于全球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