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马自达转子发动机史,搞技术,他是认真的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1961年,马自达公司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为了摆脱困境,马自达决定引进当时还不成熟的转子发动机技术,这成为了马自达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也没有想到,这项技术最终会被马自达发扬光大,成为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转子发动机的研发之路充满了挑战。最初,马自达的技术人员发现转子发动机在运行的第一个小时就出现了卡顿现象。更棘手的是,转子在长时间运转后会在气缸内壁留下波纹状磨损,被称为“颤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自达的工程师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甚至尝试了牛骨、马骨等材料。最终,在1964年,马自达与日本碳素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耐磨材料,成功解决了“颤痕”问题。

1967年,马自达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搭载转子发动机的量产车型——Cosmo Sport 110S。这标志着马自达在转子发动机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随后,马自达将转子发动机应用到了更多车型上,包括传奇跑车RX-7和RX-8。这些车型凭借转子发动机的独特魅力,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赛车领域,转子发动机更是为马自达赢得了无数荣誉。1991年,搭载四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787B赛车赢得了著名的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该项赛事中夺冠的日本汽车品牌。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转子发动机的卓越性能,也彰显了马自达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然而,转子发动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燃油经济性不高、尾气排放较多等。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马自达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最新的突破是在2023年推出的“MX-30 e-SKYACTIV R-EV”车型上。这款车型采用了串联式插电混动系统,将转子发动机作为发电机使用,有效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马自达对转子发动机的执着追求,体现了日本工程师精神的精髓。正如马自达总工程师山本健一所言:“转子发动机的研发成败对于马自达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种对技术的执着和对挑战的不屈不挠,成为了马自达品牌的核心价值。

从濒临倒闭的小厂到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马自达用50多年的时间证明了“转子不死”的信念。转子发动机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马自达品牌精神的象征。正如马自达在推出“MX-30 e-SKYACTIV R-EV”时所宣言的那样:“转子之火永不熄灭。”这句话道出了马自达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也预示着转子发动机在未来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