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北齐名将高长恭,字长恭,又名高肃,是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他以勇武著称,却因貌美而常戴面具上阵杀敌,留下了“兰陵王”的传奇。
邙山之战是高长恭最著名的战役。564年,北周攻打洛阳,北齐后主高纬派高长恭与段韶、斛律光前往救援。面对强敌,高长恭率五百骑兵冲入周军包围圈,直抵金墉城下。为证明身份,他摘下面具,露出俊美容颜,令守城将士大为振奋。最终,齐军大胜,高长恭因此声名鹊起,士兵们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来歌颂他的英勇。
然而,高长恭的悲剧命运也随之而来。战功赫赫的他逐渐引起高纬的猜忌。一次,高纬问他:“冲入敌阵如此危险,你不怕吗?”高长恭回答:“国事就是家事,我不会考虑个人安危。”这句话反而加深了高纬的疑虑。此后,高长恭开始自污,收受贿赂,聚敛财物,试图以此降低皇帝的戒心。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573年,高纬终于决定除掉高长恭。他派使者送去毒酒,高长恭对妻子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为何要赐我毒酒?”郑氏建议他去面见皇帝解释,高长恭却深知这已无济于事,最终饮鸩而亡,年仅33岁。
高长恭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北齐王朝衰落的缩影。作为北齐后期最杰出的将领,他的死使得北齐失去了一根重要的支柱。正如毛泽东所言:“南北朝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叫高孝瓘,也是年轻人,很能打仗,很勇敢。”然而,正是这种勇敢和才能,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尽管高长恭生前未能获得善终,但他的英勇形象却在后世流传不衰。《兰陵王入阵曲》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还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日本奈良的古典乐舞表演中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兰陵舞曲”。
高长恭的一生,展现了古代武将的忠诚与英勇,也揭示了封建王朝内部的残酷斗争。他的故事,不仅是北齐历史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忠臣良将命运的真实写照。在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为高长恭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也为他那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感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