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妖姬之苏妲己:喜观“炮烙之刑”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商朝末年,一位美艳绝伦的女子以其残忍的手段闻名于世。她就是商纣王帝辛的王后——苏妲己。在众多关于妲己的传说中,“炮烙之刑”无疑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个。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这种刑罚的具体做法是:将铜柱烧红,让犯人在上面行走,最终因无法忍受高温而跌入炭火中活活烧死。这种残酷的刑罚,据说正是妲己的“发明”。

妲己,本是有苏氏之女,因帝辛征伐有苏氏而被献给商王。她以美色获得帝辛的专宠,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帝辛为了取悦妲己,不仅设立了“炮烙之刑”,还修建了“酒池肉林”,纵情声色,荒废朝政。

然而,妲己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在早期的历史记载中,如《尚书》和《国语》,她只是被描述为一个无德干政、败坏国事的王后。直到东汉时期,谶纬神学盛行,妲己的形象才开始发生变化。她被赋予了狐狸精的身份,从一个普通的美女变成了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妖媚女子。

这种形象的转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复杂态度。一方面,妲己被描绘成祸国殃民的妖后,成为男性统治者失败的“背锅侠”;另一方面,她又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成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存在。

事实上,妲己并非孤例。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三位与她齐名的“妖姬”:夏之妺喜、周之褒姒、晋之骊姬。她们共同的特点是:美貌绝伦,深得君王宠爱,却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或动荡。这种“红颜祸水”的形象,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体现了人们对权力与欲望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学者对妲己等人的历史形象提出了质疑。有观点认为,她们的罪名可能是后人为了强化“昏君亡国”的形象而强加的。例如,顾颉刚就指出,商纣王的七十多种罪名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后人强加上去的。

无论如何,苏妲己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之一,她的形象和故事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文化中。她既是美艳绝伦的代名词,也是权力与欲望交织的象征。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让我们思考:在评判历史人物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和理性?